• 今日汇率:1欧元= 7.759752元人民币

  • 美好新疆画卷徐徐展开

    海外网 发表于:2023-07-26 赞一个(0) 收藏     分享到朋友圈     0 1249

    6月25日,固原巷社区儿童中心的国学课堂上,各族孩子正在朗诵古诗词。记者 叶子摄

    6月25日,固原巷社区为庆祝古尔邦节举办百家宴。石磊摄

    7月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的巩乃斯国家森林公园。韩峻摄(人民图片)

    六月二十六日,吐鲁番的葡萄架上已结出串串硕果。记者 叶子摄

    六月二十六日,游客在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的葡萄沟景区观看歌舞演出。新华社记者 王菲摄

    143团农1连棉花种植基地。记者 叶子摄

    多民族聚居的社区里,百家宴聚齐百家风味;火焰山下的葡萄沟里,晶莹葡萄串起富民产业;拔地而起的美丽新城里,农业正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6月下旬,本报记者跟随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班暑期实践团走进新疆乌鲁木齐、吐鲁番、石河子等地,进社区、访村庄、看农田……一路调研采访中,真切感受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

    榴花开了

    民族团结一家亲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6月25日下午,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二道桥街道固原巷社区儿童中心的国学课堂上,各族孩子正在老师的带领下朗诵古诗词。见到远道而来的客人,孩子们更是拿出看家本领,将《三字经》《千字文》《二十四节气歌》里的段落一一背来,引得教室里掌声阵阵。

    固原巷社区党总支书记张耀文介绍,这些都是社区里3—6岁的孩子,除了国学班,社区还开设有京剧、书法、剪纸等兴趣班。在另一间教室里,记者看到,孩子正在志愿者教师的指导下练习毛笔字,面前的宣纸上,已写满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京剧班当天没开课,但教室里练功用的把杆、镜子等设施以及头饰、舞鞋、戏服等装饰一应俱全。

    固原巷社区位于乌鲁木齐市有名的二道桥国际大巴扎商圈,辖区现有1750户4635人,其中少数民族居民占95%以上,包含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塔塔尔族等9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大家庭。针对辖区少数民族居民多、流动人口多、商业网点多等特点,固原巷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服务站阵地,打造“一老一小”服务品牌。

    张耀文介绍说,以“小”为例,社区针对辖区流动人口子女多的特点,依托“阳光巴郎”青少年之家项目(注:这是一个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社工机构进驻社区、服务各族青少年群体健康成长的项目)搭建了“六点半课堂”,开设足球班、书画班、舞蹈班、京剧班等。此外,在寒、暑假期间,社区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开办舞蹈、模特、诗歌朗诵、书画、足球等7个“快乐假期”少儿特色艺术班。

    “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后、假期生活”“孩子在社区读书、运动,我们也能安心地去工作”“各民族孩子们学在一起、玩在一起,接受传统文化熏陶,还能增强民族团结意识”……不少青少年儿童家长为社区的做法点赞。据统计,自从2010年开办以来,活动受益者已超7500人次。

    针对老年人,固原巷社区依托辖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辖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康养保健、文化娱乐、配餐助餐等服务功能。社区还以“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目标,采取社区搭台、居民唱戏的办法,吸纳各族文艺爱好者创建“星光”老年合唱团和“老巴郎”文艺宣讲队,每周一至周五在社区文体活动室开展器乐、合唱活动。

    阿孜古丽·阿布力孜就是社区老年合唱团的一员。退休后,她闲着没事,曾到社区参观老年合唱团。团长冯燕香注意到在门口观看的阿孜古丽,主动上前和她聊天。得知她想加入合唱团后,冯燕香十分高兴:“我们合唱团就需要你这样的维吾尔族妹妹,平日里我们光唱歌,你加入后还能教我们跳舞。”就这样,阿孜古丽加入老年合唱团并成为团里的舞蹈老师。在练歌之余,她给大家进行维吾尔语和维吾尔族舞蹈培训,合唱团的活动越来越丰富。

    傍晚时分,走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大楼,院子里已摆起30余张圆桌,还搭起一个小舞台。这是为了庆祝古尔邦节举办的百家宴活动。“你这盘清炖羊肉做得真好吃”“快来尝尝我包的饺子”……社区各家各户带来精心准备的菜肴,既有家常小炒,也有民族特色小吃,大家一起分享美食。

    经营一家烤肉店的亚森·马力克,早早就在社区院子里架炉子、串肉串,准备在百家宴上露一手。他说:“民族团结一家亲。今天请大家吃烤肉,光签子我就带了600根,管够!”

    68岁的汉族大姐李丽敏也深爱这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我们社区邻里之间关系一直特别好,各民族邻居就住楼上楼下,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她说,“这次我专门做了油炸糕,让大家尝尝我的手艺。”

    除了美食,活动上还有丰富多彩的歌舞表演。《爱我中华》《天山青松根连根》《新疆亚克西》等精彩节目一一上演,居民们品美食、聊家常、看表演,兴起时还上台一块舞动。6月,正是石榴花开的季节。固原巷社区不时传出阵阵欢声笑语。

    葡萄熟了

    文旅产业迎机遇

    葡萄架上,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藤蔓洒下来,照在串串葡萄上,晶莹硕果令人垂涎欲滴;葡萄架下,姑娘和小伙儿身着绚丽的维吾尔族服饰,跳起欢快的舞蹈,热闹的氛围带动游客纷纷加入其中。6月27日,记者到达吐鲁番市葡萄沟,一场葡萄架下的葡萄宴正在进行。

    吐鲁番美丽富饶、瓜果飘香,葡萄沟的葡萄更是美名远扬。这里位于火焰山西侧,沟内布依鲁克河水质纯净,依山傍水的独特环境,培育出香甜可口的葡萄。入夏以来,素有“火洲”之称的吐鲁番市迎来旅游旺季,较为凉爽的葡萄沟更是游人如织。

    “葡萄沟的美不仅在于优越的生态环境,还在于深厚的文化积淀。”新疆文旅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吐鲁番事业部副总经理、葡萄沟景区负责人张明明告诉记者,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富民产业,去年以来,吐鲁番示范区管委会对葡萄沟进行一系列改造升级,取得了显著效果。

    以前,葡萄沟的葡萄品种以无核白葡萄为主。今年,当地政府引导各族群众优化种植品种,增加了蓝宝石、玫瑰香、绿香妃等多个市场热销品种的种植面积。以往,各家各户的葡萄架有的是水泥柱,有的是木柱,都比较低矮,导致葡萄采摘过程中无法使用机械设备,通风条件不好也易造成烂果、臭果。去年以来,当地政府进行架式改造,已改造完成380亩,使得良果率大大提升。在新建的38个葡萄采摘园里,游客可以游览拍照,也可以直接在葡萄架下品尝葡萄、哈密瓜、西瓜等水果。“现在,仅景区内,我们每天的葡萄鲜果销售量可达3吨,葡萄干销量也在2吨左右。”张明明说。

    在葡萄沟景区,不仅有舌尖上的美味,还有文化上的熏陶。

    非遗集市里,部分游客正在维吾尔族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传承人帕丽旦·买买提的指点下,挑选喜欢的印花模戳,蘸上调制好的颜料,印在一块块方形布上。体验完这项,还有柳编、剪纸、克然木烙画、桑皮纸制作等非遗项目,等待游客一一了解。

    新疆非遗资源丰富,“非遗+旅游”已成为当地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葡萄沟景区的非遗集市里,有2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其中8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项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景区升级打造了集旅拍、展示、销售、电商直播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展示厅。每到节假日,非遗传承人都会到展示厅现场展演,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亲自体验、选购,还能学到不少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

    “第一次见到土印花布,没想到游览景区的同时还能了解很多非遗技艺。”来自湖北的游客张先生说,他和家人自驾来新疆游玩,除了非遗项目,景区增设从晚上9时持续到凌晨1时的夜游活动,炫彩灯光秀、歌舞美食季、大型水幕电影等的体验都非常好。

    数据显示,今年1—6月,葡萄沟景区接待游客69.94万人次,同比增长716%。“进入7月后,真正迎来旅游高峰,这段日子,葡萄沟景区每天接待的游客量达2万人次呢。”张明明说。

    游客多了,生活在葡萄沟的各族群众参与文旅项目的热情也日益高涨,他们有的装修了民宿、有的开起农家乐、有的在景区销售农副产品……增收路子越来越多。

    “就拿民宿、餐饮等业态来说,一年时间里,沟里的民宿总数从12家增长到32家,床位数也翻了1倍;农家乐有37家,可容纳近3000人同时进餐。”张明明说,各族居民拿出自家院子发展庭院经济,利用家里原有的葡萄架、果树等,装修个性化的民宿、端出擅长的特色菜,这种原汁原味的风格受到游客青睐。“旅游+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呈现出勃勃生机。

    葡萄沟景区管委会主任吕彦阳表示,葡萄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富饶之地孕育着甜蜜的事业。现在,葡萄沟一半以上居民都吃上了“旅游饭”。葡萄沟将借葡萄品牌之力,抓文旅融合之实,有效推动葡萄种植业、传统旅游业转型升级。

    “葡萄沟越来越漂亮了!今年游客多,生意很好。”吐鲁番市高昌区葡萄沟街道葡萄社区居民谢依旦·沙塔尔在景区销售干果,“我正在学习怎么在网上卖干果,要让今后的收入更多。”

    棉田绿了

    农业发展优势多

    新疆不仅盛产最甜的葡萄,也出产最优质的棉花。

    6月29日,记者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绿,是人们对石河子城市建设的最深印象。看着眼前这个“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半城绿树半城楼”的国家森林城市,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千里戈壁、满目荒凉。

    “每年这个季节,是石河子最漂亮的时候。”第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宣传部的杨涛涛介绍,7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军垦人坚持植绿、护绿、扩绿,目前,石河子城市绿地面积有2680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08平方米,已成为“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四季绿洲。

    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143团农1连棉花种植基地,同样是满眼的绿意。远远望去,棉田是一望无际的绿色,一直延伸到后面的将军山;走近观察,棉秆已长到小腿肚高,不少都结出了花蕾。

    “八师是全国重要的优质棉生产基地,早在1950年,兵团第一块棉田就诞生在这里。我们的棉花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12,总产量占全国的1/10。”杨涛涛自豪地向记者介绍,2022年,师市棉花种植面积349万亩,皮棉总产60万吨,居兵团前列。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中国棉花看新疆,新疆棉花看兵团,兵团棉花看八师。

    如此优质的棉花,背后有啥高招?

    站在棉田边,就能看出一些不同:这里的棉花比以往见到的更矮,种植密度也很高。第八师石河子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和农药管理科科长翟雍同解释说,这便是“矮密早”栽培模式。“矮”是指棉花种植高度一般控制在60—80厘米,不宜太高、也不宜太低。“密”是指棉花种植密度高,八师棉花栽培密度由9万—12万株/公顷逐渐演变提高至18万—21万株/公顷。此外,八师选用的早熟棉花品种,生长周期仅为120—130天。

    视线随着棉秆一路向下看到地面,一行行田垄里,一条条黑色管带十分显眼,上面还覆盖了一层透明的薄膜,这就是膜下节水滴灌技术。它将棉田的灌溉方式由原来的大漫灌改为节水滴管,上面的薄膜则用来防止浇灌的水被大量蒸发。这样下来,每亩地可节省150立方米的水。目前,八师所有棉田都已应用这种膜下滴灌精量点播技术。

    翟雍同说,八师棉花种植的提质增效离不开六大技术集成:一是选用优质高产品种;二是采用“矮密早”栽培模式;三是运用节水滴灌技术;四是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五是全程机械化作业;六是建立精准防灾减灾系统。

    “我们从犁地、播种,到灌溉、施肥、植保,再到棉花打顶、收获,全部是通过机械化、自动化来实现,目前兵团棉花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6.5%,棉花机采率达98%,居全国领先水平。”翟雍同告诉记者,现在棉花正处于花铃期,看起来绿油油,等到9月收获时,将变成一片白色,“到时候你再来看机采棉花,可壮观了!”

    看过棉花,再来看看这里的另一特产——蟠桃。

    从农1连棉花种植基地沿着机场高速行驶大约10分钟的车程,就到了143团9连蟠桃园。园子里,一株株桃树整齐排列,或红或绿的蟠桃挂满枝头;园门口,桃农们正忙着给刚刚采摘下来的桃子称重、装箱、发货。

    143团被命名为“中国蟠桃之乡”。143团党委书记、政委王勇介绍,目前143团的蟠桃栽种面积达4000亩,年产蟠桃5000多吨。当地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管理模式,培育出早、中、晚不同成熟期的3个系列品种,每年6月下旬到9月中旬,都有蟠桃成熟上市。当地开通了蟠桃季航空货运专机,借助完善的农产品流通网络,143团的鲜桃已实现“当日采摘,当日送出”。143团打造赏桃花、品蟠桃、蟠桃产品深加工全产业链,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产业,每年接待游客达80万人次。

    见到大家,桃农倪泽寒很开心,他一面给自家桃子打广告“又大又甜、肉质细、营养多”,一面亮出二维码:“加个微信,现在可以线上下单,当天采摘,全国直送哟!”(记者 叶子)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7月26日   第 05 版)


    来源:海外网
    版权声明 凡标明奋斗在意大利编译的文章,均为奋大独家编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快速回复

    高级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陆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