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汇率:1欧元= 7.764315元人民币 繁体中文

  • 携手共建文明百花园

    海外网 发表于:2023-07-17 赞一个(0) 收藏     分享到朋友圈     0 1201


    大会展映的部分作品。

    大会展映的部分作品。

    大会展映的部分作品。

    不同国家的纪录片从业者交流研讨。

    海内外纪录片从业者在泉州欢聚一堂。主办方供图

    相关链接

    2023海丝国际纪录片大会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福建省人民政府指导,中国外文局、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福建省广播电视局、泉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大会聚焦“弘扬海丝精神,记录时代变迁”,举办了纪实影像精品展映、系列主题论坛、中非纪实影像交流日、中外纪录片项目推介等7大类、15场活动。

    “我想告诉西方国家的朋友,如果你真的想看见未来,就来中国吧。”

    “14亿中国人有14亿个值得让世界听见、看见的精彩故事可讲。”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仍然是世界上建立理解和信任最有效的工具,纪录片创作者有责任巧妙地构建和展示这种交流。”

    ……

    观点交锋,思想碰撞。7月初的福建泉州,正值盛夏,炽热的温度不仅来自夏日骄阳,更来自一场国际纪录片人的盛会——2023海丝国际纪录片大会。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7月3日至6日,2023海丝国际纪录片大会在福建泉州举办。来自法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柬埔寨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纪录片制作人、导演、专家学者,相聚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围绕纪实影像创作、中国故事讲述、跨文化合作等话题展开交流。

    一场场论坛的举行、一部部作品的展映、一个个项目的推介、一处处海丝遗产点的走访,不仅搭建了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纪录片国际交流平台,更打开了世界观察中国、感知中国、记录中国的窗口。

    全球纪录片“大咖”云集

    以“海丝”为关键词,2023海丝国际纪录片大会主打“国际牌”。

    作为国内目前唯一一个聚焦国际交流合作、推介高质量纪录片的节展,本届纪录片大会邀请到7位国际A类纪录片节展主席、12个国家电视台制播机构代表共同参与,举办了5个国际合拍项目合作意向签署仪式、11个中外制作项目(WIP)提案以及19部中外精品纪录片展映。

    其中,英国导演、两届奥斯卡获奖者柯文思,法国阳光纪录片提案大会策略及开发总监马修尔·贝约特,世界科学与纪实制作人大会总监保罗·刘易斯,国际纪录片“提案大会”模式创立人方伯德等全球纪录片“大咖”的到场,格外引人瞩目。他们中既有长期居住、往来中国的“中国通”,也有阔别多年的朋友,此次相聚一堂,他们都有不少关于纪录片、关于中国的感受要与世界各地的人们分享。

    从1981年第一次踏足中国到2013年重回中国,近些年,柯文思已经把工作重心放在了中国。前不久,由他拍摄执导的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荣获第28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系列纪录片”奖。

    “我想告诉西方国家的朋友,如果你真的想看见未来,就来中国吧。在这里,你能看到文化的复兴、非凡的活力。正是目睹了这些,我决定留下来,把在中国看到的一切传递给全世界。” 柯文思在本届纪录片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说。

    保罗·刘易斯第一次到中国大约是15年前。到中国后,他才意识到现实的中国和他听到的中国存在很大的差异,而纪录片恰好是弥合鸿沟的有效途径之一。

    近年来,保罗·刘易斯参加了不少中国纪录片节展,也认识了许多中国纪录片从业者。他惊喜地发现,中国纪录片在过去15年里有了很大的发展。纪录片市场变得更加多元,很多方面更富有创新性,一些纪录片作品,比他在西方看到的要领先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纪录片从业者有机会在中国相聚,交流碰撞彼此的经验和想法,非常令人兴奋。”

    虽然来中国的次数不算多,但马修尔·贝约特在中国也有不少老朋友。近年来,中国诸多精品纪录片和纪录片创作者,通过法国阳光国际纪录片节积极迈出走向世界的步伐。作为该纪录片节提案大会策略及开发总监,马修尔·贝约特深知中国蕴藏了非常值得讲述的引人入胜的故事。此次参加海丝国际纪录片大会,他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泉州和拉罗谢尔(法国阳光纪录片节举办地)虽然地处两个国家,但有非常多相似之处。比如,在古代,这两个城市都在促进国际贸易、促进国际交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现在,这两个城市又非常巧合地都支持纪录片创作和推广活动。”马修尔·贝约特表示。他认为,在“海丝”这样一个大的概念下,大家可以从文化交流、国际贸易、历史、地理、科学、艺术文化、经济等很多领域展开讨论,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全新的视角。

    讲好中国故事成热议话题

    中国举世瞩目的成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纪实影像可以向世界讲述哪些中国故事?以怎样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才能更好地让世界看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本届纪录片大会上,这些问题一再被抛出。

    “中国的进步如此深刻、如此迅速,令人震惊。这个迅速崛起的东方大国,在很多对其不甚了解的西方人眼里,犹如一头未知的‘巨兽’,令人畏惧。”柯文思说,“对于中国艺术家、纪录片从业者来说,当务之急是通过自己的叙事技艺,积极主动、开诚布公地讲好自己的故事。”

    在柯文思看来,14亿中国人有14亿个值得让世界听见、看见的精彩故事可讲。好故事有自发的传播力,是消除一些西方人偏见的“武器”。以《柴米油盐之上》为例,从外国人视角讲述了4位在山里长大的中国普通人——村支书、女卡车司机、杂技演员和快递公司董事长,他们如何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过上美好生活的故事。这些故事在西方观众中有很好的传播。

    作为国际纪录片“提案大会”模式的创立人,方伯德非常注重故事的独特性和影片质量的把控,“想要推动中国故事走向世界,最本质还是需要寻找具有独特性、高质量的影片,思考如何讲述故事,如何发人深省,如何将观众置于其中”。

    方伯德认为,尽管现如今国际上有一些通用的讲故事方式,但叙述一个国家自身的故事,还是需要由熟知本地文化的人来讲述更有说服力。创作者要让故事有新鲜感、戏剧化又通俗易懂,以便观众能够理解其中的情感,找到那根隐藏的线串起故事与观众的关联。

    日本东京纪录片提案大会主席天城靱彦从事纪录片制片工作已有50多年。他认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制作影片的方式,西方世界的叙述风格与日本就大相径庭。西方国家讲故事,侧重“开始、发展、结束”三部曲;而日本人讲故事,必然经历“曲折”走向,娓娓讲述“开始、发展、曲折、结束”四阶段。

    “无论是哪种叙述方式,保持自己的风格是最重要的。”天城靱彦坦言,不管是阐述自己国家的故事,或是寻找国际化的制作,保持自我风格是重中之重。在推动中国故事走向世界的“航程”中,国际元素的增添固然重要,但独属中华色彩的核心不可丢失。

    在韩国DMZ国际纪录片节产业总监金善娥看来,向世界展示中国,可以有很多有趣的主题。无论是职场中的沉浮挣扎还是在庞大的家庭中感受“爱与撕裂”,这些看上去非常“中国”的议题其实也与世界息息相关。

    “纪录片最重要的是讲述真实的故事。在此之上,人情味是最丰富的佐料,让每个看似微小的故事变得鲜活生动,勾连起人类共通的感触。当人们说,哦,这不仅仅是为中国,也是为我们而写的故事,它就会变得更有吸引力。”金善娥表示。

    推动国际合拍互惠共赢

    作为利用国际资源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载体,国际合拍纪录片已经成为中国纪录片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本届纪录片大会上,“国际合作”是高频出现的热词。

    在开幕式上,中外影视集团共签署了纪录电影《象行记》和纪录片《跨越时空的北京中轴线》《海丝双城记》《永恒的朋友》《田野之上》(国际版)等5部国际合拍影视项目意向合作协议,主题涵盖中国文化、经济、生态等多个领域。

    在中外制作中项目(WIP)推介会上,来自加拿大、日本、荷兰等11个国家的11个项目精彩呈现,跨国交流与合作多维度展开。

    在多场论坛上,来自美国、柬埔寨、南非、中国等国家的纪录片制播机构代表、导演、学者,就国际合拍片的积极意义与成功经验展开交流,为中外纪录片从业者提供借鉴。

    近几年,华纳兄弟探索集团与中国有关机构合作制作了《变化中的中国》《电子游戏如何改变世界》《功夫学徒之走读中国》等作品,在促进人文交流方面做出有益尝试。

    “普通民众是讲述中国故事最真实的大使。”华纳兄弟探索集团副总裁、大中华区及东南亚区总编辑魏克然·钱纳分享经验时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仍然是世界上建立理解和信任最有效的工具,纪录片创作者有责任巧妙地构建和展示这种交流。”

    在保罗·刘易斯看来,国际合拍可以发现精彩而新鲜的故事,挖掘行业新人,找到新的合作伙伴,但并非易事,必须克服文化、语言、内容、方向以及观众期望上的差异,这需要更多的耐心以及极大的诚意。

    东盟国家和中国媒体始终保持着长期而活跃的合作,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柬埔寨国家电视台国际合作部主任博拉·毛莫林介绍,柬埔寨国家电视台和广西广播电视台建立合作模式早,合作时间长,互动频繁。即使是在疫情期间,双方克服重重困难,合作制作播出了《患难与共中柬情》等4部纪录片。

    “我们合作的每一部纪实影像作品,都紧扣柬中两国共同关注的事件、话题,双方共同策划、共同拍摄、共同选片、共同播出,同时用最生动、朴实、富有情感的视角讲述故事,促进两国民众人文交流,是对柬中命运共同体的深刻诠释。”博拉·毛莫林说。

    非洲是个非常“年轻”的大陆,青年人口比例很高。南非纪录片导演法伊克·戴尔表示,非洲青年期望看到更多讲述中国青年故事的纪录片。“纪录片可以展示不同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可以展现人与人之间的共性。中非双方可以合作寻找更多样化、更年轻化的题材,通过普通人的故事,让观众体验不同文明的人们的生活,打破刻板印象,欣赏差异之美,寻求人类的共性,助力不同文明之间建立联系与桥梁。”

    “透过此次大会,不仅看到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对整体行业带来的创新和改变,还看到越来越多互惠共赢的国际合作项目进入大众视野,多元化纪录片产业正带给人们更加丰富的视听体验。”纪录片资深制作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融媒体文化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孙剑英表示。

    正如嘉宾们所分享的,开展国际间合作交流已成为中外纪录片从业者共同的渴望。这样的共识在《海丝国际纪录片大会倡议》中产生了回响——海丝国际纪录片大会将以专业组织与专家推介的形式,优选高潜质且符合海丝精神的制作中项目,通过年度大会常设创投平台,以包容多元的合作模式推动纪实影像作品的多国联合制作。未来,更多纪录片从业者将以纪实影像为媒介,携起手来共同建设文明互鉴、美美与共的世界文明百花园。(本报记者 郑 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7月17日   第 07 版)


    来源:海外网
    版权声明 凡标明奋斗在意大利编译的文章,均为奋大独家编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快速回复

    高级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陆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