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汇率:1欧元= 7.755232元人民币 繁体中文

  • 嵊州越剧,与年轻人越走越近(艺近人和)

    海外网 发表于:2023-06-22 赞一个(0) 收藏     分享到朋友圈     0 1497

    图为嵊州越剧演员在嵊州市甘霖镇东王村演出。
    陈上利摄

    核心阅读

    嵊州修复了一批古戏台,还自发形成了100多个越剧戏迷角,热爱越剧的游客遍布各地,无论何时来到这里,总能找到听戏唱戏的地方。

    新的传播方式给了传统戏曲不一样的表演机会。与线下剧场相比,直播间能汇集几万人。两者的影响力不可同日而语,而且在线观看者基本都是年轻人。

    每年中国民间越剧节和全国越剧戏迷大会都会在越剧发源地——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开幕。各地越剧戏迷来到越剧故乡,参观越剧博物馆,上古戏台唱戏,与名家互动……

    与此同时,越剧发源地嵊州市甘霖镇东王村村委会原主任李秋顺在抖音上开设账号推广越剧,从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走出去的年轻演员郑蒙蒙已经成为抖音上粉丝超50万的越剧红人,一个城南小学培养出了34朵“小梅花”……

    村委会原主任李秋顺

    “触电”才能更好地传承文化遗产

    去年春天,李秋顺接到一个陌生电话:“你好,我是中国好声音导演组,想请你参加我们的越剧大赛……”

    李秋顺以为这是个诈骗电话,未加理睬。三天后,导演组赶到李秋顺家里,邀请他参赛。

    李秋顺好奇地问:“你怎么知道我?为什么一定要邀请我?”

    导演组回答:“因为东王村是百年前的越剧发源地。我们从抖音上看到,你经常在唱越剧,宣传东王村。”

    在东王村,人人都能哼几段越剧。哼了一辈子越剧的李秋顺,听了导演组的话,竟有点怯场。别人都是越剧团出来的正规演员,他虽然爱越剧、唱越剧,但毕竟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大家坐下来商量,李秋顺最后决定,带着100多年前的越剧老调去参赛。

    最早,越剧老调并不叫越剧,叫落地唱书,经过100多年的演变,唱腔有了很大不同。上了舞台,李秋顺唱了一段最初的越剧老调,“当初就是边干活、边走路的时候随口唱几句,后来才慢慢上舞台,从其他剧种汲取营养,演化成今天的越剧。把越剧老调现代化,让成千上万的观众来观看我们的表演,感觉非常自豪。”

    中国好声音的越剧特别季影响不小,很多看了节目的游客奔着“越剧发源地”的名头,慕名来到东王村参观。到了这里,很难不被“人人爱越剧”的氛围感染:村里的越剧队有空就排练,小小队伍配齐5名伴奏乐师,能排出《孟丽君》这样需要20多人上台演出的大戏。村里10米多高的古戏台,是当年筹集资金重建的,如今更是地标性建筑。每月27日,村里人都会聚在这里唱戏。

    嵊州修复了一批古戏台,还自发形成了100多个越剧戏迷角,热爱越剧的游客遍布各地,无论何时来到这里,总能找到听戏唱戏的地方。

    包括越剧在内,中国传统戏剧的传承和传播都存在年轻化的压力。村越剧团成员,年龄最大的59岁,最年轻的也40了。“要不是新媒体,我哪能被好声音导演组看到?那场演出,让多少观众知道了东王村!回来后,我上新媒体更积极了,要传承好越剧文化遗产,必须‘触电’上网!”李秋顺说自己正在努力适应新媒体,用更年轻的方式传播越剧。

    越剧小生郑蒙蒙

    “越剧粉”的忠诚令人感动

    在短视频直播间这样的新媒体平台上,越剧的火热出人意料。

    晚上8点,记者准时点进郑蒙蒙的直播间,900多名粉丝已经“蹲守”在线。直播间画面高清,布置明亮优雅。穿着黑白洋装、妆容精致的主播,正是越剧小生郑蒙蒙,她毕业于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现在是杭州越剧院的戏曲演员。

    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一直努力探索越剧传承的机制,曾经寻找各大越剧流派嫡传弟子或传承人“一对一”授课,共同参与嵊州的越剧人才培养计划。20年来,学校向近百个专业文艺团体输送了近千名优秀演员,郑蒙蒙是其中之一。

    她现在拥有53万粉丝。粉丝不断提问,她唱一段,介绍一段,介绍越剧的流派、唱腔、传承,唱完后,粉丝会直接地表达自己的喜欢。当晚最高峰,超过5000名粉丝同时在线。

    直播间跟戏台不同,观众可以随时互动,这跟传统舞台的表演完全不同。“在直播间,许多观众直接告诉你唱得好不好。直播间在线人数最高的时候,可以达到10万左右。”郑蒙蒙说,她所在的剧团人才荟萃,年轻演员难得有演出机会。“很多像我一样的青年演员,我们心中有一团火,对越剧满怀热情。新的传播方式给了传统戏曲不一样的表演机会。”

    与线下剧场相比,直播间能汇集几万人。两者的影响力不可同日而语,而且在线观看者基本都是年轻人。这些现象,值得关注。“直播至今,我感觉不是年轻人不喜欢戏曲,而是他们没有很多机会接触戏曲。他们在直播间接触越剧后,很多粉丝从线上转到线下。就有北方的戏迷,开车到嵊州剧场里看我演出。”郑蒙蒙说,“虽然有时候很累,可我很喜欢、很享受这个过程。也希望很多像我一样的青年越剧演员能和我一起,在线上聚拢更多年轻人。”有观众,有粉丝,有戏唱,对郑蒙蒙来说是幸福的事。

    “越剧粉”的忠诚令人感动。找准观众,肯定有未来。

    城南小学

    土壤肥沃培养出34朵“小梅花”

    嵊州市城南小学四年级的梅一可,去年凭借越剧选段《追鱼·拔鳞》,荣获“小梅花奖”。近期,梅一可正在排演《穆桂英》。“要演穆桂英,每天必须练功,先压腿,然后扳腿、劈叉、踢腿……”除了学习,这是梅一可的另一面生活。练功、练唱并不轻松,不但费时,更需要毅力坚持。“除了学校,每周六课外学一次。”但梅一可说,她天生爱舞台。越剧的种子从小就种下了。梅一可的外公外婆都曾在民营剧团工作,梅一可跟着剧团长大。等演出完毕,台上没人了,小小的梅一可会跑上台去模仿演员,站在舞台上的感觉就这样记住了。全家都支持她学越剧,她在家里常看越剧著名演员的表演视频。

    城南小学的越剧指导老师田慧芳说起越剧特色,非常自豪:“学校至今已获得34个小梅花奖,这在全国也罕见。因为好苗子多,在学校竞争就激烈,同一届往往有八九个小朋友要在学校比赛获胜,才能被送出去参赛。”

    这么多苗子,怎么培养出来?为了营造越剧氛围,城南小学的课间音乐是越剧,体操也是越剧体操,孩子们每天课间做一遍越剧操。把越剧中复杂专业的手眼身法步编成舞蹈,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反复体会越剧之美。元旦迎新,学生还能自己设计制作戏服、戏帽、头饰,穿戴起来走秀。学校有越剧博物馆,陈设了绘画、戏服等,努力营造越剧氛围。

    学校邀请作曲家、南京艺术学院教授谢子华,为14首古诗谱上越剧曲调,取名“越韵古诗”。城南小学副校长吕洪福介绍,“越韵古诗”保留了越剧传统的咬字、唱腔,同很多名家曲调融合在一起。学校又再次拓展,利用越剧的唱腔吟唱小学课本中的85首古诗,让孩子们在越韵中积累中华经典诗词。现在,学校构建了“越剧戏曲课程群”,包括《越歌悠悠》《小学生学越剧》《我爱越剧》《越韵古诗》等,其中“越韵古诗”系列节目多次获得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最佳集体节目奖。

    “越剧的传承,后继有人是关键。”田慧芳说:“在小学阶段潜移默化,播下一个传统戏曲文化的小小种子,今后才能有懂越剧、爱越剧的戏迷。百年越剧才能土壤肥沃,继续开花。”(顾 春)

    版式设计:赵偲汝

    《人民日报》(2023年06月22日08版)


    来源:海外网
    版权声明 凡标明奋斗在意大利编译的文章,均为奋大独家编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快速回复

    高级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陆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