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汇率:1欧元= 7.795875元人民币 繁体中文

  • 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

    海外网 发表于:2023-04-27 赞一个(0) 收藏     分享到朋友圈     0 1504

    图①:在周台子村中心广场,妇女晚饭后跳起广场舞。图②:滦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抡花。图③:下营子村农业技能比拼活动中胜出的团队手拿奖品合影。图④:空中俯瞰周台子村文化广场。图⑤:周台子村幼儿园。(本文照片均为本报记者杨俊峰摄)

    半个月的驻村经历,让我们听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也认识了许多可爱的人。周台子村的干部和群众用实实在在的成果描绘了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他们的努力和成就,让我们深受感动,也倍增信心:乡村振兴,大有可为!

    3月27日

    县里的乡村振兴培训班在村里举行

    3月27日,滦平县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讨班第一期在周台子村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举行开班仪式,县委书记高浚力到场讲授开班第一课。

    “今天我们全县的县委管理干部到周台子村来培训,县委和组织部是有考虑的。为什么要选择来这里培训?到这里来培训什么内容?邓秀军,说说你的想法。”

    当我们抵达现场时,正好赶上了县委书记对干部进行抽查式提问这一幕。

    “周台子村是我们滦平县乡村振兴的典范,村党委书记范振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勇于担当、艰苦创业、抗击病魔、舍己为公’的精神流淌在滦河中,植根于滦平肥沃的土地里,成长于周台子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事业之上,来这里学习调研,可以为我们今后的乡村振兴工作找到好的经验和参考。”邓秀军回答说。

    高浚力点了点头,看向在座的150多名干部,语重心长地说,“当前,我们既要保护好生态,又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任重而道远。周台子村是农村绿色发展、全面振兴、共同富裕的排头兵。今天我们弘扬范振喜精神,就是要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克服困难,全力推动农村发展转型升级,让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更扎实更有成效。在座的各位同志都是县里的领导干部,是滦平的中流砥柱,党和人民把事业交给我们,我们就要扛起这份责任,干好这份事业,展现这份担当。”

    “像这样的培训,在我们这里每年要举办好多期。”周台子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中心主任李镇对我们说,“2014年6月,周台子村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挂牌成立。2015年4月,周台子村培训基地被河北省委组织部确定为河北省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我们与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大学等14家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引进专家讲师22名、全国十佳农民等‘客座教授’8名,开发农业科技、农村电子商务等培训课程17套,每年培训农村实用人才达4000人次。”

    3月29日

    村里来了戴红领巾的小记者

    “范爷爷,您好,我是滦平县第一小学少先大队的赵唯妙,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老师对我们说,您当选村支书后,是从村部资产只有一张三条腿的办公桌、一把破椅子和一个没有摇把的电话开始工作的,请问是这样的吗?”

    “没错,那个时候村里还有很多欠账,咱们周台子村的发展就是从这‘三个一’开始的。后来,我们发动党员、整理矿点、清理欠款、治理盗伐乱伐等,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今天。”范振喜说。

    这是3月29日,发生在周台子村小学3楼图书阅览室的一幕。

    当天,村里迎来了一群戴红领巾的小记者——来自滦平县第一小学少先大队的6名队员来到周台子村,与范振喜书记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记者见面会”。

    上午9点,6名红领巾小记者准时在周台子村小学阅览室等候,早在一天前,他们就和范振喜约好了采访的时间地点。在现场,我们仔细观察了一下这群孩子。他们身上穿着干净整洁的校服,稚嫩的面庞上满是朝气。阳光、开朗、自信、大方,孩子们的精气神真棒。

    看着他们,我们不禁想起了上周采访到的85岁村民范德勇大爷的童年往事。在和他们差不多年纪的时候,上学对范德勇是一种奢望。当时正值中国全面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周台子村,在村子的四角修建了炮楼,用土墙把村民围起来集中看押。村里的青壮年被侵略者用枪赶去挖壕沟、干苦力,老人、孩子和女人每天食不果腹、战战兢兢。那个时候,年幼的范德勇每天最大的心愿仅仅是吃顿饱饭。

    “小时候蹲在村口的土堆上,每天都盼着有人能来救我们,打跑那些鬼子,结束那地狱般的日子。”范德勇说,“后来,八路军来了,日本投降了。再后来,新中国成立了,改革开放了,全面小康了,村子越来越好了,日子也越来越好了。回想以前,现在的生活美好得就像一个梦。”

    “全体起立,敬礼!”

    孩子们铿锵有力的声音拉回了我们的思绪。范振喜书记刚一进门,孩子们就向他敬了一个标准的少先队礼,一名队员出列,为他佩戴了一条鲜艳的红领巾。接过孩子们递来的鲜花,范书记笑呵呵地和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回答大家的问题。

    “范爷爷,您好。我是少先队员王恩泽,我想问问您,您心中的美丽乡村是什么样子的呢?”

    “你是农村出生的,还是城里出生的?”范振喜反问王恩泽。

    “我是农村出生的。”

    “那你知道什么是乡村振兴吗?”

    “老师们给我们讲过,但是我还不太理解它的含义。”王恩泽有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范振喜想了想,认真地说:“简单来说吧,就是家家生活都富裕,村里干净又卫生,田间地头、山上山下到处都是绿色,男女老少说话都很文明,长辈疼爱孩子,孩子孝敬父母……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当然了,有一点最重要,就是真情实意。”

    看着用力点头的小朋友,范振喜笑了:“你们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赶上了好时代,国家这么富强、社会这么稳定、学校条件这么好、教师的教学水平这么高,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做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今后发展家乡、建设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希望就在你们身上!”

    4月1日

    驻村书记干实事

    “小伙子们,你们速度太慢了!加把劲,再慢点就连我这个小老太婆都要追不上咯!”58岁的王瑞珍大娘一边熟练地拿着手里的铁锹平整着土地,一边乐呵呵地调侃着在她旁边笨手笨脚有样学样的我们。

    4月1日,我们到距离周台子村不远的金沟屯镇下营子村参加了一场农业技能比拼活动,与近200位村民一起拿起铁锹,撸起袖子平整地里的阳畦。

    按照比赛规则,活动参与者每5人组成一队,在30分钟内完成50米阳畦的平整,根据参赛队平整土地的用时长短、石块多少、土地平整度,活动主办方进行打分,并对综合评分排名前6名的参赛队给予表扬和奖励。

    把我们请过来参赛的,是人民日报社驻下营子村第一书记左松涛。得知我们在周台子村驻村,左书记立马赶来,二话不说就把我们拉入了他的农技比赛第六组。

    “驻村就是要与农民吃到一起、活干到一起。现在正是春耕春播的好时节,伴随着气温回升,村里各项农业生产已经开始。我们希望通过开展农技比拼秀,提高村民的耕地、播种技术,鼓励大家做好春季农业生产的各项准备工作。乡亲们听到举办活动的消息后,都积极踊跃地报了名。你们来得正好,咱们人民日报的同事组一队,让乡亲们瞧瞧咱的本事。”

    左松涛今年52岁,身体很壮实。黝黑朴实的面孔、简单直白的语言和刚毅干练的处事风格,让人看一眼就知道,这是一位做事踏实靠谱的汉子。

    “到农村做点事,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没想到,这个愿望在我50岁得以实现。”左书记对我们说,“2021年4月份,我主动要求到滦平县帮扶。6月份,我到了金沟屯镇下营子村,挂职村第一书记。”

    左松涛是一个爱较真的人。对他而言,驻村书记不仅要下得去、待得住,更要能够推动美丽乡村的新发展。

    把建阵地、修河堤、铺巷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村容村貌的突破口,左松涛开始积极推进相关工作的协调落实。引进资金60余万元,完成了碾子沟和三人沟两个自然村的“户户通”项目,让两个村户户通上了沥青路;积极申报争取“全国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项目,引进项目资金300万元建设下营子民俗特色红色村组织示范村;针对村里发展的弱项短板,协调争取引进帮扶项目资金200万元建设温室大棚……这些都是左松涛用辛勤汗水换来的成绩。

    不过,最令他骄傲的事,还是用447盏路灯,照亮了村民的夜归路。

    来村后不久,左松涛发现,由于下营子村主要通行路段照明条件差,平时人流及车流量较大,尤其是重型卡车较多,对行人安全造成了极大隐患。“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下定决心后,左松涛开始在各方奔走协调。

    终于,左松涛的努力获得了相关部门的回应。2021年,国家电投集团与人民日报共同制定了“智慧路灯照亮回家路”工程,由国家电投东方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河北省滦平县二道营子村、黄木沟村及下营子村三个村庄的项目实施。该项目共为村里安装常规路灯315盏、智慧路灯2盏、维修路灯130盏,于当年10月19日18时正式投入使用。

    以前晚上村里到处都是漆黑一片,啥都看不到,出门赶夜路,心里面还有些害怕,现在这路灯安装上后,对咱们老百姓来说方便多了,不用摸黑走夜路了,而且还能放音乐跳广场舞。”傍晚时分,回家创业的下营子村承德久财农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士河对我们说。

    “夜晚的路灯不仅照亮了村庄的夜空,更照亮了村民回家的路。”左松涛说。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左松涛常年吃住在村里,长期穿着户外服、运动鞋,走田间地头,坐农家炕沿,用乡村土语话家常,用真情真心对待每一位村民。现在,左书记也已经成了下营子村的“明星”。谈起左书记,村民们没有不竖大拇指的:“人民日报的驻村书记真是好样的!”

    4月2日

    “拼命书记”的心里话

    4月2日,吃过晚饭后,我们忙着收拾行装。3日,我们就将结束驻村工作返京。

    晚上7点,我们收到了范振喜书记的邀请,他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为我们准备了一个温馨的告别“茶话会”。

    聊天之前,范书记拿出一个放了半杯五颜六色小药片的玻璃杯,请我们稍等片刻。然后拿起“药杯”,就着水一口一口把药吃完。

    看到我们惊讶的神色,范书记笑了笑:“白血病,多年的老毛病了。”

    1992年范振喜外出考察,意外接触到化学原料菱镁土,感染了血癌。当时,他的治疗费用高达10多万元,在那个年代,这笔钱对于一个普通农民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

    在最危难的时候,周台子村的乡亲们站出来了。

    “振喜是个好书记,我们得救他!”短短五六天时间,全村人就凑齐了10万元手术费。甚至就连因为被“逼”捐矿而同范振喜几年不说话的二哥,也到医院给他捐献了骨髓。

    “是乡亲们救了我。”范振喜说,“那个时候我就下定决心,只要活着,拼了自己这条命也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出院后,范振喜不顾医生“静养三年”的嘱咐,休息了不到三个月就一头扑在工作上,定思路、跑项目、建工厂、办企业,村里人都称他是“拼命书记”。在与死神较量的同时,范振喜以惊人的毅力推动了周台子村的发展。

    村民的日子一天天变好,而范振喜的身体却一天天瘦弱下来。他先后5次病倒在工作岗位,经历过3次大手术,4次接到病危通知。几经生死,他依然无怨无悔地团结带领全村党员群众,把一个贫困山村建设成为产业发展多元化、村庄建设城镇化、居住环境公园化、村民教育常态化、村民福利多元化的新农村。

    30多年来,范振喜没在村里报销过一分钱医药费,外出也不领补助,每年还主动向村里交纳汽油费、电话费、陪餐费;村里有十几亿元集体资产,范振喜的福利依然与普通村民一样,家人也没特殊待遇;按照滦平县有关规定,这些年范振喜应得提成足有上亿元,可他一分钱都没要,全部送归村集体……

    清白做人,范振喜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历届选举,即便因病住院不在选举现场,每次都是全票当选。“把村子交给他,我们放心!”村民说。

    “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呢?”我们忍不住问他。

    “老百姓对你好,你也得对老百姓好,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他们。”范振喜说,“这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这些天你们不怕吃苦、实地调研、走访村民的事儿我都知道。从你们身上我能感觉到,人民日报和咱农民是一家人,人民日报的记者是咱农民的亲兄弟!”(记者 杨俊峰 李思尧)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4月27日   第 05 版)


    来源:海外网
    版权声明 凡标明奋斗在意大利编译的文章,均为奋大独家编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快速回复

    高级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陆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