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汇率:1欧元= 7.755232元人民币 繁体中文

  • 航天日重磅活动抢先看

    海外网 发表于:2023-04-20 赞一个(0) 收藏     分享到朋友圈     0 1439

    2023年中国航天日主题海报。国家航天局供图

    今年4月24日是第八个中国航天日。今年中国航天日主题是“格物致知 叩问苍穹”,主场活动将在安徽合肥举办。

    近年来,中国“太空之家”遨游苍穹、“祝融”“羲和”探火逐日……一次次飞跃与突破,刷新着中国航天的新高度。航天日前后,相关单位将举办航天开放日、科普讲堂、知识竞赛、交流研讨等400多项活动,各地航天展馆、航天设施将集中向社会公众和大中小学生开放,一批院士专家将走进校园进行科普宣讲,勉励航天人探索未知、建设航天强国,倡导青少年知而促行、不断求索宇宙奥秘。

    携手推进重大工程国际合作

    过去一年,中国航天全年实施宇航发射任务64次,再创历史新高;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梦圆“天宫”;首次在月球上发现新矿物“嫦娥石”;高分专项完成天基部分建设,遥感应用惠及全球;“羲和”“夸父”双星逐日,初步建立综合性太阳观测网;“句芒”就位,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助力低碳减排;成功召开联合国/中国空间探索与创新全球伙伴关系研讨会,开创空间探索和创新合作新局面……

    今年是国家航天局成立30周年。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吕波介绍,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家航天局秉承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的理念,与国际社会携手共进,共同推动航天可持续发展。

    吕波说,在重大工程国际项目合作方面,国家航天局联合实施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中法海洋卫星和天文星、中意电磁监测卫星等项目;组织推动天问一号火星轨道数据交换、嫦娥四号任务外方载荷搭载、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国际联合研究以及嫦娥六号、七号国际载荷的征集遴选。

    在多边领域,中国发起了金砖国家遥感卫星星座、“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倡议国际合作伙伴联合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推动近地小天体联合监测应对等,对中国航天提升国际影响力、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今年,中国航天好戏连台:探月工程四期、行星探测重大任务推进工程研制;中国空间站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澳门科学一号、高轨20米SAR(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新一代海洋水色等卫星将发射入轨。“我们将与国际社会一道,为探索宇宙奥秘、保护地球家园、增进民生福祉、服务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吕波说。

    航天大家云集主场活动

    公布2023年“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颁发2022年度中国航天基金会钱学森最高成就奖、钱学森杰出贡献奖、航天创新团队奖、航天国际合作奖,发布首次火星探测相关成果,正式挂牌深空探测全国重点实验室……今年航天日的主场活动主要包括启动仪式、中国航天大会、空天信息产业与商业航天发展研讨会、航天科普系列展览、中国航天文化艺术论坛等活动。

    此次航天日活动期间还将发布具有安徽特色的小卫星命名。该卫星将于2024年搭载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发射,为未来月球通导遥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张亚伟说,本次航天日活动期间邀请约1200名嘉宾参加,包含一大批院士、专家和国际航天界知名人士;将揭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深空探测学院”;正式挂牌深空探测全国重点实验室;举办首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论坛;发布深空科学城概念性设计规划等。届时,月壤、“嫦娥五号”返回器、航天员舱外航天服等一批重量级实物展品将亮相安徽。

    张亚伟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电科38所等多个科研机构研发的自主创新成果,在航天运输系统、空间基础设施、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航天重点任务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航天产业方面,安徽形成了以合肥、芜湖为重点,以航天宏图、中科星图等头部企业为牵引,集聚110多家上下游企业、研发机构的产业集群,彰显出厚积薄发、动能强劲的发展态势。

    联合论证国际月球科研站

    去年2月,承载着深空探测新梦想的深空探测实验室(天都实验室)在安徽揭牌。实验室由国家航天局、安徽省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方共建,为中国深空探测重大工程提供重要支撑。

    深空探测实验室执行主任关锋说,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已经成功实施嫦娥一号至嫦娥五号任务,实现探月工程“绕、落、回”战略规划的圆满收官;首次火星探测天问一号任务,一步实现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巡视”探测。

    “当前,我国已经启动实施探月工程四期、行星探测工程等重大工程,正在开展重型运载火箭、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鹊桥通导遥综合星座、太阳系边际探测等深空探测任务的论证工作,与世界同行开展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联合论证。”关锋说,深空探测实验室作为先行先试的新型研发机构,将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科学技术研究,打造国际化科学技术创新平台,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傅尧介绍说,近年来,该校积极主动参与了“嫦娥”“天问”“北斗”等航天工程任务,独立研制了天问一号环绕器的科学载荷火星磁强计。

    “学校将以共建深空探测实验室为契机,瞄准太阳系起源与演化、行星宜居性演化和地外生命探寻等深空探测领域重要科学问题,开展前沿科学研究。重点在深空智能感知和机器人、深空智能定位和导航、地基空间态势感知、深空物质循环等方向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和载荷研制工作。”傅尧说。

    (本报记者 刘峣)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4月20日   第 09 版)


    来源:海外网
    版权声明 凡标明奋斗在意大利编译的文章,均为奋大独家编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快速回复

    高级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陆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