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汇率:1欧元= 7.805066元人民币 繁体中文

  • 【学习小组】中国高铁拿到的海外第一单,明年要竣工了!

    海外网 发表于:2022-07-30 赞一个(0) 收藏     分享到朋友圈     0 4496

    日前,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来华访问的印尼总统佐科。会谈中,两国元首不约而同提到了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深化务实合作的“旗舰项目”——雅万高铁。

    这条由中国援建、为印尼“量身打造”的铁路,背后故事很精彩。

    2022年7月26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同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举行会谈。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往届印尼总统上任后,首访会选择东盟国家,但2014年佐科就任后,首次出访就到了中国。在当年参加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峰会的间隙,佐科体验了一把京津城际高铁。高速、安全、舒适的中国高铁给佐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当场对随行人员说:“印尼也要修建自己的高铁。”

    很难想象,当时从印尼东部巴布亚地区运货到首都雅加达,竟然比从中国上海运货到雅加达更贵、耗时更长。作为全球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尼地形分散,铁路建设进程缓慢。基础设施滞后严重制约了印尼经济发展。

    在雅加达和旅游名城万隆之间修一条高铁、缓解中心城市之间交通压力的想法应时而生。但这个项目的投标竞争异常激烈,如日本早先就花费近1500万美元,向印尼政府提交了3份可行性报告。

    2015年4月,中国派出工程师团队前往印尼考察,发现雅万高铁选址沿线遍布热带雨林,人迹罕至、蛇虫出没,挡在前头的还有火山、滑坡、水库坍岸等地质“拦路虎”。戴着面罩、挥舞棍子、扛起20公斤重的仪器,中方团队行程300多公里,经历数次地震,多人感染登革热,最终在约定时间内拿出了一份400多页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方案充分理解并尊重印尼“不动用国家预算、不提供主权担保”的要求,2015年10月,印尼乃至东南亚的首条高铁项目——雅万高铁“花落中国”。

    这条国际上首个由政府搭台、企业牵头、两国合作的高铁项目,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采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装备,成为中国高铁整体“走出去”并真正落地的第一单。

    雅万高铁示意图。(图源:网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方在推动高铁走出去的同时,还将技术和经验带到了印尼。中方承诺向印尼转移高铁技术;鼓励印尼进行本地化生产;帮助印尼培训高铁管理和运营人才......

    项目开工前,不少来雅万高铁项目部应聘的印尼人原本是农民,对高铁建设毫无概念。中方团队采取“一带一”方式,为当地员工提供培训,直到考核合格。现在,这些印尼员工不仅熟练掌握了修建技术,不少人还可以继续从事高铁运维工作,解决了生计问题。

    图为2020年9月2日在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1号梁场拍摄的架梁机。新华社记者 杜宇 摄

    2020年,受疫情影响,雅万高铁工程建设一度停滞。当时中国疫苗还未问世,正在休假的总工程师夏健主动提出返回印尼。恢复通航首日,他便带着8名同事,辗转3国4地,经过了30多个小时回到雅万高铁项目部。

    白天跑现场、下工地,晚上改图纸、开线上会议,中国团队“蛮拼的”。印尼方团队负责人说:“印尼人尊重智者和强者,很荣幸能和中国铁路设计集团合作,你们都是好样的。”

    今年6月,雅万高铁全线新建的13座隧道全部贯通。目前,雅万高铁隧道、涵洞工程已全部完成,全线土建工程完成量超过91%,工程建设转入铺架施工阶段。

    明年6月,雅万高铁将迎来通车时刻。这条设计时速高达350公里的高铁,全长142公里,途经9个市县,全线共设4座车站。届时,从雅加达到万隆的通勤时间将从3个多小时缩短为40分钟。按照印尼政府规划,雅万高铁线还将继续延伸到第二大城市泗水,未来考虑实现与中国高铁对接。

    图为2022年6月21日拍摄的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2号隧道贯通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陶塬羽 摄

    2013年,在印尼国会演讲时,习近平首提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这与佐科总统的印尼要建“全球海洋支点”的构想不谋而合。

    “千岛之国”印尼自古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枢纽,雅万高铁的成功落地,为“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成功对接提供了生动样本。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高铁功不可没。这些年,中国主导打造麦麦高铁,在沙特阿拉伯建起世界首条穿越沙漠的高铁;中国高铁“开”到欧洲,匈塞铁路被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称为“留给子孙后代的礼物”;承建中泰铁路,高铁建成后将连接起中老铁路终点万象,一直开往春城昆明……

    去年中老铁路开通时,老挝万象火车站前的一排石墩子火了,中国网友留言:“简直和老家的高铁站没啥区别,熟悉的‘中国味’扑面而来!”一位旅行博主打卡肯尼亚蒙内铁路时,看见和中国火车站一模一样的售票大厅、身着统一制服的铁路司乘人员,不禁感慨:如果不是肤色不同,还真以为回到了中国。

    2017年5月16日,在肯尼亚蒙内铁路内罗毕南站,中方管理人员为列车员整理着装。新华社记者 潘思危 摄 

    这背后是中国铁路建造标准的积极“出海”。日前,国际铁路联盟(UIC)发布实施由中国主持制定的《高速铁路设计基础设施》标准和《高速铁路设计供电》标准,两项标准均是相关领域的首部国际铁路标准。

    从“学生”到“老师”、从“追赶者”到“领跑者”,中国高铁实现了质的飞跃。

    文/静玄

    编辑/九段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等

    来源:“学习小组”微信公众号



    来源:海外网
    版权声明 凡标明奋斗在意大利编译的文章,均为奋大独家编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快速回复

    高级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陆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