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汇率:1欧元= 8.065575元人民币

  •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46)】钟扬进藏

    海外网 发表于:2021-05-08 赞一个(0) 收藏     分享到朋友圈     0 2086

    “青藏高原,究竟有多少‘生物家底’?一定要设法弄清楚。”2001年第一次赴西藏对口支援时,望着窗外的皑皑雪山,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钟扬暗暗下定决心。

    他知道,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这里有超过全国1/3的植物物种,却从来没有人进行过盘点和采集。这位教授自此扎根高原,与雪域种子结缘。

    每份种子样本,要收集5000颗种子。按照采集标准,不能在一个地方收集了事,每走50公里,才能采一个样,而一个地方的两棵取样植物,至少相隔20米。为了采集更多更优质种子,钟扬和学生们星夜兼程,一年至少行走3万公里。在雅鲁藏布江两岸的悬崖边,在冰川退化后裸露的岩石丛中,钟扬留给学生们的,永远是穿着熟悉的登山服、褪色的牛仔裤的背影。

    野外科考,饥一顿饱一顿是常有的事。高原反应常常使钟扬面色乌青、嘴唇发紫。可每当采集到优质的新种子,学生们会听见钟老师沙哑的声音中透着无比的激动:“找到了!找到了!”

    经年累月高原工作,钟扬的身体频发警报:心脏肥大、血管脆弱,每分钟心跳只有40多下。2015年5月,钟扬突发脑溢血。从死神手里抢救回来后,医生给他定下3条“铁律”:一是戒酒,二是吃药,三是绝不可再去西藏。

    “我戒得了酒,戒不了进藏。”离开ICU刚半年,钟扬又进藏了。

    3小时,是他每天的睡眠时间;6200米,是他为采集种子攀登过的高度;50多万公里,是他在青藏高原跋山涉水的距离;4000多万颗,是他与团队收集的种子数量……

    再给他10年,他就能把西藏的人才梯队真正带起来。可惜,2017年9月25日凌晨,钟杨在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生命永远定格在53岁。

    16年援藏,钟扬早已成了“一粒种子”——共培养了6名博士、8名硕士帮助西藏大学建立起植物学研究“地方队”。学生们说:“钟老师并没有走。他留下的每一粒种子,都已生根发芽。”(记者 叶子 陈振凯)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5月08日   第 01 版)


    来源:海外
    版权声明 凡标明奋斗在意大利编译的文章,均为奋大独家编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快速回复

    高级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入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