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汇率:1欧元= 7.726331元人民币 繁体中文

  • 海外网评:信心稳步恢复,旅游业发展呈现三大新趋势

    海外网 发表于:2020-05-07 赞一个(0) 收藏     分享到朋友圈     0 2411

    8694a4c27d1ed21b29843896466b43c251da3f7b.jpeg

    “五一”假期,游客在圆明园内参观游览。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编者按】

    5月7日,人民日报海外网举行主题为“防疫常态化下的假期经济”线上金台沙龙。会上,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通过分析“五一”小长假旅游业数据,总结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三大趋势。

    疫情期间,经常会听到一种听上去似乎有道理的数据:2019年,全国旅游总收入6.5万亿,平均到每天是178亿,现在旅游活动都停了,从春节到“五一”,整整一百天,旅游业损失了17800亿元。戴斌认为,这样的简单测算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当前,旅游业正面临疫情防控常态化、消费需求品质提升、文旅深化融合、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多期叠加,有一百条理由为创业创新而鼓劲加油,有一百条理由不去唱衰行业。

    ---------------------

    据文化和旅游部的统计数据,“五一”小长假全国共计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这意味着旅游业防控型复工取得了新进展,旅游市场和消费信心正在稳步恢复。总体而言,透过“五一”小长假的诸多数据可以看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中国旅游业发展呈现三大趋势。

    第一,旅游消费信心正在恢复,旅游市场基础开始重构。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首先是消费意愿和市场信心,进而传导到供给侧和资源方。从旅游经济规律和国际国内的历史经验来看,旅游振兴固然需要政策支持、资源开发、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但是消费需求的唤醒和市场信心的恢复是基础支撑,也是关键着力点。有了市场,企业自然会知道怎么去做生意,资本和技术就会随之跟进。“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约53.5%,国内旅游收入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约36.7%。并且,在此期间,没有因为旅游活动而发生疫情传播和扩散,没有发生旅游安全事故,没有涉旅负面舆情,旅游市场总体表现为安全、平稳、有序、绿色、文明。这一切都释放出国内旅游消费信心开始恢复的积极信号。

    除了宏观层面的市场数据,微观层面的消费数据更值得特别关注,因为从中可以研判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而确立产业投资和商业创新的突破口。由于跨省旅游业务尚未恢复,旅游市场以自驾游、周边游、本地休闲游为主。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五一”期间选择自驾出游的游客比例达到64.1%,创历史新高,游客平均出游时间超过40小时,出游距离为136公里,其中本地游客平均出游距离40.5公里。游客在目的地的平均游憩半径为16.7公里,较清明节假期平均值提升了29.4%,较春节假期的平均值提高了50.1%。这意味着城乡居民不仅出去旅游,而且消费越来越活跃。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通过预约游览景区的游客比例达77.4%,其中74.1%的游客认为预约旅游“体验很好”。专项调查表明,游客对国内旅游的总体满意度,高达84.8分,处于“满意”水平。这说明广大游客对政府要求的“预约、错峰、有序、文明”管理新常态,是理解的;对旅游企业提供的“安全、品质、智慧、便捷”服务新业态,是认可的。

    第二,文旅融合进一步深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正在积聚。预约、分餐、适度、健康、绿色已成文明旅游新风尚,亲子、家庭、文化、品质成为广大游客新需求。游客高度关注用餐安全和文明用餐,对公筷公勺的接受和认可程度较高,59.9%的游客倾向于“为了安全卫生选择更高价格产品”,56.2%的游客选择与家人一起出游,本地休闲、周边度假、简约消费。相对于中远程旅游的奔波、打卡和购物,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的游客倾向于发现身边的美丽风景,体验日常的美好生活,增进亲情,怡养身心。这个假期,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朝阳公园、北京动物园、颐和园、玉渊潭公园客流热度排名前五。“约个景区,再订个酒店度假”,成为厦门市民旅游消费新时尚。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旅游企业加大产品开发力度,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推出多条“本地人游本地”线路和丰富多彩的体验项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调查数据表明,“五一”期间,参与文化休闲的游客比例达87.9%。

    自驾游、周边游、乡村游、本地休闲游带动了智慧旅游、“车旅协同”、数字文化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旅游企业开始加速国内旅游市场战略布局和产品创新。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游客进景区和文化场馆实行预约制,客观上加快智慧旅游在行前、游中和评价各环节的应用,扫码入园、刷脸通行、无接触服务、机器人送餐等技术创新已经进入了消费场景。受疫情影响,公共交通和旅游大巴乘用人员减少,更多人选择自驾出行。“旅游+汽车”带动了自驾旅游、公路旅行、房车租赁、露营休闲、智能停车、汽车旅馆、新型服务区,以及车辆维修保养、安全救援、保险理赔、展览文创、影视传媒等“车旅协同”新业态,拉动了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投资。

    第三,旅游振兴不是要回到过去,而是要面向未来。旅游振兴不是要简单地回到“圈山圈水收门票,人山人海吃红利”的传统发展模式,而是要面向服务品质新需求、培育科技文创新动能,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战略。事实上,旅游业经此一疫,已经不可能回到过去了。要关注具体的市场数据,更要关注产业发展趋势,得有要全局观,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当然不能回避问题和挑战,但是不能只在问题面前哀叹,而是看到时代进步,看到人民的美好旅行生活所蕴藏的机遇。

    当前,旅游业正面临疫情防控常态化、消费需求品质提升、文旅深化融合、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多期叠加,有一百条理由为创业创新而鼓劲加油,有一百条理由不去唱衰行业。疫情期间,经常会听到一种听上去似乎有道理的数据:2019年,全国旅游总收入6.5万亿,平均到每天是178亿,现在旅游活动都停了,从春节到“五一”,整整一百天,旅游业损失了17800亿元。事实上,1月24日叫停的只是有组织的旅游活动,多数探亲访友、商务旅旅行、自驾旅游、本地休闲旅游的需求仍然是存在的。而且3月12日开始,多数地方也恢复了省内旅游业务。旅游统计和数据测算是科学,但不意味着用局部代替全体,也不能用情绪代理理性。

    政府、行业组织、科研院所和传媒机构,要从政策促进、资源开发、资本投入、数据和信息发布、人才培养等方面,切实加强对旅行社、OTA、酒店、民宿、景区等旅游企业的引导。紧紧围绕推进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认真回答“游客满意度高不高?市场主体竞争力强不强?产业发展动能新不新?”等事关当代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既要释放消费需求,增强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也要借疫情倒逼行业转型升级,通过数字化和智慧化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人民日报海外网第32期金台沙龙上的发言,整理/海外网评论员 栾雨石)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点击“海外网评”,读懂中国与世界。



    来源:海外网
    版权声明 凡标明奋斗在意大利编译的文章,均为奋大独家编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快速回复

    高级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陆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