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汇率:1欧元= 8.193404元人民币

  • 共同应对垃圾危机(域外听风)

    海外网 发表于:2018-01-31 赞一个(0) 收藏     分享到朋友圈     0 1758

    英国一觉醒来,就闻到了咖啡杯的噩梦。”近日,受垃圾无地外运的影响,位于伦敦市中心的几十家星巴克,宣布每杯涨价5便士。如果消费者自带杯子,买咖啡则可以优惠25便士。2018年伊始,中国全面启动洋垃圾进口禁令,不仅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保护环境的决心,更产生了类似星巴克涨价的蝴蝶效应。

    几毛钱的物价涨幅,折射出污染转移的大问题。长期以来,欧美国家在垃圾分类、循环利用等方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体系,不过维系这一体系的重要基础,是把一部分无法消化、处理的垃圾,运送到发展中国家。

    德国码头,经常可以见到装有运动鞋、眼镜框等中国货物的集装箱卸货完毕,装满各种垃圾的新集装箱被安置上船。百万吨塑料垃圾漂洋过海,数以亿计的电子废物来到亚洲,经廉价劳动力进行分拣和处理,再制成新产品出口发达国家。这样的利益链条看似合理,其实是给垃圾运入国的环境治理造成巨大压力。

    对于发达国家“输出公害”的行为,国际上早有共识。1989年通过的《控制危险废料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要求各国“用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式尽可能就地储存和处理”。然而非法垃圾贸易屡禁不止,说到底还是利益在作祟。长期燃烧化石燃料和垃圾,熏黄了世界文化遗产泰姬陵;德里的巴斯瓦填埋场,形成了约50米高占地16万平方米的垃圾山。由于进口美国垃圾印度这几年一直深受困扰。虽然印度政府要求回收商多利用本国的资源,不过此举遭到其国内企业强烈反对,一些人甚至认为进口废物提供了大量廉价的资源,“应当鼓励进口而不是禁止进口”。由此可见,在思想上帮助大家转变对洋垃圾的认识,还有不少工作要做。

    作为全球曾经最大的垃圾接受国,中国的一纸禁令,切断了暗藏在国际贸易中的黑色产业链,同时也让垃圾出口国家面临尴尬的处境。在英国,因为长期依赖于中国垃圾处理能力,“如今短期内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来解决”;在美国,大量垃圾堆满了垃圾回收站,媒体甚至用“混乱”来形容中国垃圾禁令产生的深远影响。可以说,需求侧的断档,使“发达国家生产垃圾、发展中国家消化垃圾”模式的不可持续、不合理性放大到了极致,同时也把垃圾处理的难题,真正摆上了国际议事台。

    面对“垃圾危机”,垃圾生产大国不得不做出转变。从英国首相发布未来25年国家环保战略,提出根除使用所有不必要塑料垃圾的目标,到西班牙通过减少垃圾回收量,来限制回收市场规模,再到欧盟准备推出“塑料战略”,计划对塑料袋和包装征税……种种举措,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欧美国家终于开始正视垃圾问题的彻底解决,以及对现有生活消费方式的反思。当然,政策靴子的落地,恐怕还需很长的时间。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宇航员遨游太空时,曾发出这样的感叹。垃圾问题既是全球经济贸易中的顽疾,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在明晰责任归属的基础上,开展多种方式的技术和产业合作,“以最大的效率、最好的方式妥善解决污染和垃圾问题”。或许只有这样的改变,才能真正帮助各国摆脱垃圾困扰,还地球以清洁和美丽。

    《 人民日报 》( 2018年01月31日   05 版)



    来源:人民日报
    版权声明 凡标明奋斗在意大利编译的文章,均为奋大独家编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快速回复

    高级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入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