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汇率:1欧元= 8.440309元人民币

  • “胜利的日子就快来了”(重读抗战家书)

    海外网 发表于:2小时前 赞一个(0) 收藏     分享到朋友圈     0 1097

    徐光耀家书(局部)。徐光耀供图

    今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准备把我珍藏了80多年的给父亲的一封信,捐献给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这封信,纸已发黄,字迹稚拙,内容简略,可能还有错别字,但它既饱含了我作为人子的孝道亲情,更有我作为一位战士保家卫国的决心:

    父亲:

    您的来信和我姐姐的信一块接到了,使我很兴奋,简直是高兴的(得)不得了。

    听说您现在想开了,吃喝都增加了不少,这是非常好的,这样减去了您的烦愁和忧愁,使身体健康,也使我免去了惦记。

    我的姐姐参加区里工作,更是让我兴奋的事,这就好像我俩站在一条线上打日本一样,您有这样两个儿女,应该是很甘心了,您是多么光荣啊!

    您放心,我一定按照您的教育去做,一定好好的(地)学习工作,一定和每个同志都和气亲爱,绝不辜负您老人家的期望。

    爹!您耐心的(地)等着吧!胜利的日子就快来了,今年就可以打败德国,明年就要反攻日本,那时候才是咱们团圆的时候!您不信,我姐姐会告诉您现在形势是多么有利。

    我现在一切都好,也很快乐,请放心。

    祝身体永远健康,并请

    福安。

    儿 光耀    

    10.26  

    每看到这封信,我总会被拉回那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

    我是1938年夏天参加的八路军,那年我13岁。参加八路军几天后,我们部队从大清河北转移到了大清河南,后来部队离家越来越远。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尽管战事紧张,但邮政局还在,因此刚参军时还写信给家里报平安。日本侵略者占领我的家乡河北雄县后,我们党的基层抗日政权遭到严重破坏,抗日形势十分严峻,抗日斗争暂时转入地下隐蔽状态,我和家里的通信也自然中断了。

    这音信一断就是四五年,家里不知我的死活,我也不知道家里的情况。直到1944年10月24日,我突然接到了姐姐的一封信。

    姐姐的信写于8月29日,在路上走了将近两个月。这已很难得了。这个时候,经过八路军艰苦卓绝的斗争,抗日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敌人的大部分据点已经被我们打掉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连成了一片。当时,八路军内部有专门的通信机构,各分区之间有交通员送公文、报纸,也给战士送家书。姐姐的信就是从十分区辗转送到六分区,然后又送到我手上的。看着姐姐的信,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兴奋得发狂,流着眼泪一连看了三遍。10月26日,我就赶紧给姐姐写了回信,同时给父亲也写了一封信。写回信的时候,我又因为兴奋过度,一夜未眠。

    从姐姐的信中我知道,当时父亲在思想和行动上都已发生巨大转变,不但支持八路军,还积极做抗日工作。当初我参加八路军时,父亲坚决不答应,我哭闹了七天七夜,后来在姐姐的劝说下,父亲才同意了。我参加八路军后,父亲开始同情八路军,后来又支持八路军,我们家成了八路军的堡垒户。八路军经常在我们家落脚、隐蔽、开会,这时父亲和妹妹就给八路军做饭、缝补衣服、站岗放哨。父亲最爱听战士们坐在炕头上讲八路军在哪里又打了胜仗,什么时候又在白洋淀里开了庆功会,有时也打听儿子的行踪。

    支持抗日,父亲是坚决、彻底的。有一次,县委的同志被敌人堵在了村里,在下地道隐蔽之前,父亲把一颗拉出弦来的手榴弹挂在门楣上,鬼子只要拉门,手榴弹就会爆炸。如果鬼子被炸死了,这个家也得房倒屋塌。为了掩护八路军,父亲赌上了身家性命,包括一生节俭盖起来的房子。万幸的是,鬼子没有搜上门来。

    抗战胜利后不久,1945年11月,父亲步行几百里,到辛集我们部队的驻地来看我。这是我们父子俩时隔7年第一次见面。我参军时个头刚超过八仙桌,再见时,我已高过父亲半头了,这让我很感慨。更让我感慨的是,年近六十的父亲思想进步多了,临走时带回家的居然是《前线歌选》。

    我给姐姐的信比给父亲的信长得多,有上千字。实话说,我跟姐姐比跟父亲亲近得多。我5岁时母亲就去世了,是只比我大8岁的姐姐一手把我拉扯大的,我上学、参军都是因为姐姐的支持才实现。开始父亲是不让我上学的,姐姐说我们一家人这省点那省点,总能省出弟弟上学的钱,这样我才有机会在村里上了4年洋学堂。我哭闹着要当八路军时,父亲找姐姐拿主意,姐姐说:“这兵荒马乱的,国家都要亡了,一个男孩子在家里就窝囊死了。当了八路军,不但长出息,就是死了,也是为国家而死,还落个好名声。”听了姐姐的话,父亲才同意我参加八路军。

    姐姐生于封建时代,是个“小脚女人”,可她不封建,她聪明能干,有理想、有追求、有能力,因此我一直都很佩服姐姐。

    让我吃惊的是,几年不见,一个曾经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居然能够提笔写信了。姐姐的文化全靠自学,平时要打仗,还要生产,姐姐得下怎样的功夫,付出多么艰辛的努力呀。后来听姐姐说,那时她练字经常练到三更半夜,有时甚至都到天亮了,还不觉得呢。

    姐姐不甘心做亡国奴,我参加八路军后不久,她就参加了村里的妇救会,后来又当自卫队的队长,带着队员破坏鬼子的公路、电线、通信等。姐姐在村里的抗日工作搞得红红火火,多次受到表扬。给我写信时,她已调到十分区二联县六联区参加工作半年了。

    姐姐在信中对我“竟有抗战到底之决心,一心为了保国尽忠”的想法是赞赏和自豪的。现在想来,在国难当头、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无论是我,还是姐姐、父亲,早已在自觉不自觉中把自己、家庭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了,这是一种非常朴素的家国情怀。再加上1944年,盟军在欧洲战场的节节胜利,我抗日军民也已开始对日伪展开战略反攻,受此鼓舞,在给父亲的信中,我自然就流露出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抗战必胜信念和朴素的家国情怀。

    其实,即使在抗战最艰苦的时候,我和战友们也一直满怀这种精神、信念和情怀。日本侵略者发动“五一大扫荡”,晋察冀抗战形势异常严峻,我和战友们在隐蔽时聊天,大家不止一次说道:“如果谁活到胜利那天,把咱们现在的战斗和生活写下来,不定多有意思呢。”

    后来,我走上了文学道路,写抗战题材,我是把它当作一种使命和责任的。在《平原烈火》《小兵张嘎》《冷暖灾星》等作品中,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抗战必胜信念和家国情怀是贯穿始终的精神要旨。

    我也希望这封家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抗战必胜信念和家国情怀,在新时代能够感染与鼓舞更多人为了国家奋斗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05日 08 版)


    来源:海外
    版权声明 凡标明奋斗在意大利编译的文章,均为奋大独家编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快速回复

    高级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入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