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汇率:1欧元= 8.431765元人民币

  • 二十九年磨一剑 引大济湟有多“美”

    海外网 发表于:4小时前 赞一个(0) 收藏     分享到朋友圈     0 1163

    图①:黑泉水库及周边生态。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图②:今年6月拍摄的石头峡水库。

    人民日报记者 曹继炜摄

    图③:今年6月拍摄的调水总干渠引水枢纽。

    人民日报记者 曹继炜摄

    图④:引水隧洞进口段全断面硬岩掘进机施工现场。

    图⑤:引大济湟工程总布置示意图。

    图⑥:2023年12月,大通县桥头镇,西干渠32号隧洞,工人在加紧作业

    图⑦:2022年4月,互助县塘川镇雷加堡村,工人在安装田间配套项目管道。

    图⑧:2018年10月,乐都区寿乐镇阳关寺村北干渠二期,工人对7号隧洞进行掘进。

    图⑨:大通县青林乡下阳山村,西干渠工程渡槽局部图。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为青海省引大济湟工程建设运行局提供

    服务农业

    北干渠二期通水后,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台子乡下台二村村民种植的高原冷凉蔬菜喜获丰收。

    人民日报记者 曹继炜 摄

    支撑工业

    引大济湟工程为位于海东市的零碳产业园区提供水资源

    人民日报记者 乔栋 摄

    涵养生态

    经总干渠调水,青海省西宁市北川河水量丰起来、风光美起来,北川河湿地公园成为文旅新名片。

    人民日报记者 曹继炜 摄

    6月29日,青海最大跨流域调水工程——引大济湟工程全面竣工验收,整体投入运行。工程从祁连山脚下的大通河引水进入湟水流域,南北贯通大通河、湟水两大流域,东西联通西宁、海东两市水脉。

    二十九年磨一剑,引大济湟工程“美”在哪?

    美在保灌“解渴”。有“中华水塔”之称的青海,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湟水流域人口占青海的65%,耕地占71%,规上工业总产值占68%,水资源却仅占3.4%。工程投运后,惠及300多万人口,将湟水北岸100万亩旱地变为水浇地,彻底改变当地农民千百年来“靠天吃饭”的历史

    美在攻坚克难。项目区处于青藏高原祁连山大断裂带,地质条件复杂、穿越高寒冻土,施工期间发生多次地震。冬季施工气温低,机械设备启动故障率高达40%。建设者们迎难而上,解决了大跨度混凝土预应力渡槽结构、复杂地质和极端天气、交叉作业等一个个难题。

    美在久久为功。引大济湟工程点多线长面广,由石头峡水库、调水总干渠、黑泉水库、北干渠一期、北干渠二期、西干渠工程6个子项目组成,范围覆盖1州2市5县(区)的75个乡镇。29年来,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最终迎来竣工投产的胜利时刻

    (人民日报记者 龚仕建 乔 栋)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04日16版)


    来源:海外
    版权声明 凡标明奋斗在意大利编译的文章,均为奋大独家编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快速回复

    高级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入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