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汇率:1欧元= 8.438393元人民币

  • 携手共护同一片绿地蓝天(环球热点)

    海外网 发表于:10小时前 赞一个(0) 收藏     分享到朋友圈     0 1309

    近日,第十次中欧环境政策部长对话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双方一致认为,在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机制的战略指引下,中欧环境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回望中欧半个世纪的交往历程,生态环境保护始终是中欧合作的重要领域。近年来,面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与环境污染等全球性挑战,中欧持续深化绿色合作,在多边治理、技术协同、产业互补等方面形成合力,为全球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力,获得国际社会积极评价。

    高层对话,推进合作机制升级

    中欧在绿色领域的合作起步早、机制全、层级高。早在20世纪90年代,生态环保就被纳入双方政府间正式合作议题。近年来,随着全球生态危机加剧,中欧高层对话机制不断完善,绿色合作的战略引领作用更加突出。

    6月13日,第十次中欧环境政策部长对话会在布鲁塞尔举行。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中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环境与气候治理面临多重困境,更加需要加强团结合作、携手共同应对。

    欧盟委员会环境、水资源韧性和竞争力循环经济委员耶西卡·罗斯瓦尔在会上积极回应,表示欧方愿与中方在塑料污染治理、大气和化学品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无毁林供应链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并强调将继续推动落实“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各项目标任务

    今年3月,中法两国在《巴黎协定》达成十周年之际发表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共同重申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责任与承诺。去年5月,中法两国还发表了关于就生物多样性与海洋加强合作的联合声明,重申对保护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的特殊责任和共同雄心。法国驻华大使白玉堂表示,采取多边行动已经刻不容缓。法国及其欧盟合作伙伴愿通过合作建设性地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多边进程。

    英国《金融时报》分析文章指出,中欧在绿色领域的制度契合度正在提升,中国欧盟英国可联合建立绿色联盟,合作应对全球气候挑战,推动清洁建筑、绿色金融和碳边境调节机制等关键议题取得突破。

    欧盟委员会官方网站显示,自1994年起,中欧每年定期举行部长级能源对话会,就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能源系统设计等领域话题展开探讨,形成涵盖政策对接、市场协同、平台建设在内的多层次合作体系。

    德国《国际政治与社会》杂志指出,在全球气候治理面临政策摇摆、行动乏力等挑战的背景下,“中欧正成为全球气候战略的关键支点”,“与中国的气候政策对话不是锦上添花,而是绕不开的选项”。

    领域拓展,绿色产能成果丰硕

    在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中,中国欧洲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拓展合作领域,从核能、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使用拓展至储能、绿色交通与智能制造等相关产业。

    法国是第一个同中国开展民用核能合作的西方国家中国大陆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引进的就是法国核电技术。中法企业共同建设采用法国EPR三代核电技术的台山核电站,为全球第三代核电站建设提供了成功范例。中法核能合作积淀深厚,体现了中欧在民用核能领域的深度信任。法国电力集团副总裁傅楷德表示:“法中在核能领域建立了牢固的互信,这种合作不仅限于能源本身,更是应对气候变化广泛合作的一部分。”

    中国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欧洲新能源公司主导的希腊色雷斯风电项目,是中国在希腊投资的首个风电项目,4座风电场共有34台风力发电机,总装机容量达到78.2兆瓦。目前,4座风电场已成为当地地标性建筑

    这样的项目还有很多:德国德伦太阳能园区装机容量达154兆瓦,由中国企业正泰新能提供设备,可满足6.4万户家庭用电需求;法国阿萨克风电场、江苏东台海上风电项目等中法合资项目也表现出高效运营与环境兼容并重的特征……

    如今,合作正向更宽领域拓展。今年5月,在德国慕尼黑举办的欧洲智慧能源展上,850家中国展商展示了包括大型储能系统、双向充电方案、智能电网在内的绿色创新成果,数量仅次于东道主德国,展现出中国企业在绿色转型中的活力与实力。

    绿色交通成为当前中欧合作的重要领域。比亚迪在匈牙利建设整车工厂,宁德时代、远景科技等中国企业分别在德国西班牙、匈牙利建设电池生产线,为欧洲车企提供本地化供应。德国汽车专家杜登赫费尔说:“中国绿色产能已成为欧洲汽车转型的重要引擎。”

    欧洲议会对华关系代表团前团长乔·莱恩表示,中国在电动汽车生产技术和经验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而欧洲在可持续设计方面具备独特优势,特别是在电子、纺织、锂电池和塑料等领域。他强调,欧中应加强合作,汇聚集体智慧,推动共同发展。

    欧洲《现代外交》网站刊登全球丝绸之路研究联盟创始主席扎米尔·艾哈迈德·阿万的文章评论称:“欧中都是多边主义、气候行动和全球经济稳定的坚定支持者。中国在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汽车与电池制造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欧盟则在绿色监管和金融领域具备独特优势,双方在清洁能源、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碳交易体系等领域的合作,可以加速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

    路透社援引欧洲央行前行长马里奥·德拉吉的报告称,欧盟在一些清洁技术领域“无法以保护主义应对挑战”,而应“平衡接受外部技术优势与自身创新能力建设之间的关系”。

    凝聚共识,引领绿色体系建设

    近年来,中欧在绿色金融、碳市场建设、环保标准制定等方面持续展开对话,合作维度不断延伸,治理体系建设走深走实。

    在塑料治理与循环经济方面,2024年5月,中欧双方联合在北京举办中欧循环经济转型研讨会,推动在生命周期设计、一次性塑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等方面开展合作。欧盟委员会特别指出,该合作将有助于全球塑料污染条约的谈判进程。

    海洋保护、生物多样性治理等领域,中欧发挥重要引领作用。2023年10月,作为中法环境月系列活动之一,蓝冠噪鹛科研交流会在江西婺源举行,规划了两国共同推进蓝冠噪鹛抢救性保护、建立遗传资源基因库和种源繁育基地、栖息地保护修复等领域的广泛合作。蓝冠噪鹛保护项目也成为中欧携手推动生物多样性治理的合作典范。

    法国国民议会法中友好小组主席阿洛泽指出:“中国传统哲学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其绿色发展理念提供精神滋养。法中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合作潜力巨大。”

    欧盟委员会高度重视欧中在能源系统建模、电力市场改革、碳市场联通等领域的制度性合作机制,并通过欧中能源合作平台持续推进清洁能源政策互认与协调。

    上海政法学院副教授周秋君指出:“中欧绿色合作不仅是现实利益交汇,更体现制度协同与价值共鸣,为全球绿色治理注入制度性稳定力量。”

    欧洲智慧能源协会执行董事迈克尔·维拉认为,中国企业已在新能源领域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欧中合作将进一步深化。(本报记者 徐令缘)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7月02日 第 08 版)



    来源:海外
    版权声明 凡标明奋斗在意大利编译的文章,均为奋大独家编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快速回复

    高级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入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