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文明的星河中,总有人替我们连线古今。他们俯身于斑驳的青铜器前,跋涉在绝壁的山路上,用体温焐热发黄的纸页,将风浪里的记忆化作永恒的坐标。这些“守宝人”也许不能青史留名,却用平凡的努力拉近了我们与历史的距离。他们以生命丈量文明的刻度,用孤独对抗遗忘的洪流。每一次修补都是向时间倾诉的故事,每一次守望都是对未来许下的承诺。让我们走近这些“守宝人”,聆听文物背后最动人的心跳。
正值梅雨季节,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时常烟雨朦胧,徽派古村的马头墙在雨雾里时隐时现。周虎行走在狭窄的街巷里,不时查看古民居和祠堂。“梅雨季节对文物保护工作是个巨大的挑战,我们徽派建筑屋顶是小瓦,下大雨容易出现渗漏。徽派古村依山傍水,这个季节有洪水或泥石流的风险,我们必须24小时保持警惕。”
6月19日拍摄的歙县徽州古城一景。
6月19日,周虎(左下)在歙县徽州古城南谯楼保养维护工程现场查看。
6月19日,周虎(右)在歙县徽州古城南谯楼保养维护工程现场查看。
6月19日,周虎在歙县徽州古城南谯楼保养维护工程现场查看。
6月19日,周虎在歙县徽州古城南谯楼保养维护工程现场查看屋脊兽。
6月19日,周虎在歙县一个祠堂内检查灭火器。
6月19日,周虎在位于歙县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国石坊巡查。
6月20日,周虎在位于歙县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渔梁坝巡查。
除了文物修复外,周虎还积极投身于文化传播工作。他精心策划了“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奇妙夜”等活动,亲自担任主持人和演员,用沉浸式演出为观众讲述徽州历史和徽州文物的故事。他说,文物修复是留住历史的模样,而文化传播则是让历史“活”起来。
6月19日拍摄的歙县风光。
记者:周牧
报道员:樊成柱
编辑:方欣、张铖
设计:胡秋思
来源:海外网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