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汇率:1欧元= 8.148551元人民币

  • 青年美美与共 文化和而不同

    海外网 发表于:12小时前 赞一个(0) 收藏     分享到朋友圈     0 1243

    加纳留学生演奏传统乐器、载歌载舞,现场气氛热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供图

    更多精彩 扫码观看

    “五洲风韵多和熙/世界万象正焕新/不曾停歇我们的脚步/共绘梦想蓝图……”日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下文简称“贸大”)举行第二十一届国际青年文化节开幕式,这段活动主题曲歌词生动点明了活动主旨。

    本届国际青年文化节(下文简称“文化节”)围绕“和风韵 万象新”主题,设置七大板块,分别为“创启未来”“云观天下”“智绘五彩”“菁英荟萃”“文明互鉴”“寰宇沙龙”以及“数创视界”,包括15个系列子活动,覆盖创新实践、国际交流、青年发展等领域。

    “外”字名片 做强特色

    开幕式文艺汇演精彩纷呈,彰显出多元文化魅力。

    青绿色山水画卷上,柳枝飘动,桃花飘落,中国学生手持油纸伞旋转起舞表演开场节目,勾勒出一幅含蓄唯美的《雨涧春行图》。紧接着登场的厄瓜多尔学生,身穿艳丽衣着,为观众奉上一段热情洋溢的民族舞。中国武术表演里,三节棍扫过地面,双刀闪动寒光,手持长棍的学生模仿孙悟空腾挪跳跃惟妙惟肖,赢得台下喝彩连连。蒙古国呼麦低沉悠长,中国黄梅戏婉转清亮,两相呼应,仿佛草原与水乡跨越时空对话……

    “那种团结友好、四海一家的感觉,热烈又浪漫,让我特别感动。”贸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小林,对于压轴节目集体舞《舞彩世界》印象深刻——几十个国家留学生代表身穿传统服饰,围绕观众席载歌载舞。

    人形机器人参与互动,是本届文化节开幕式的看点之一,体现了创新科技与多元文化交融的理念。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黄宝印在致辞中指出,国际青年文化节历经21届发展,其传播力、影响力、辐射力不断增强,已成为体现贸大“外”字特色的重要名片。

    文化橱窗 交流桥梁

    本届国际青年文化节设有五洲风情、中华文韵、国际培养、多彩社团、美食盛宴5个区域,构筑起百种文化交相辉映的立体图景。

    来自70多个国家的160余个展台热闹非凡。留学生们化身文化使者,通过传统服饰展示、特色美食分享、手工艺品制作、民族歌舞表演等形式,生动呈现本土文化特色。

    “来尝尝我们的俄式煎饼!都是这位帅哥现场手工制作的。”俄罗斯展台前,两名留学生热情地推荐特色美食。顺着她们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名男生左手持电动打蛋器,熟练地搅拌鸡蛋,右手往盆里少量多次添加面粉。

    美食总能快速拉近不同文化之间的距离。“今天,我们的展台上有很多好吃的、好喝的。这个是叶子里面卷着肉,这是我们很有名的葡萄酒和白兰地。”来自亚美尼亚的大卫,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向记者介绍。大卫是清华大学医学专业的博士生,从预科开始在华求学已近13年。

    在大卫身旁,与游客热情互动的莫里斯,是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硕士生,曾和中国媒体合作,采访在华亚美尼亚名人。莫里斯说:“我们来自不同的大学专业,但是今天都来到贸大文化节,一起介绍我们国家的文化,这个机会对我们很重要。”

    国际青年文化节还为跨国友谊搭建了平台。一名冈比亚小伙告诉记者,他的姐姐在贸大读书,是全校唯一的冈比亚学生。多年来,她总是和邻国塞内加尔的留学生一起筹备文化节活动,付出了不少精力。2023年,这位小伙也来到中国,在北京另一所大学学习建筑专业,“中文会一点点”“中国朋友很多”。他说,今天很高兴在冈比亚展台尝到了想念已久的家乡菜,“味道特别棒”。

    宁远楼前,国际学院精心组织的“文化体验工作坊”人气十足。人们可以亲自体验俄罗斯套娃绘画、土库曼斯坦藏戒指游戏、巴基斯坦海娜花图案设计、尼泊尔传统书法、厄瓜多尔摇摆与萨尔萨舞、马来西亚拉茶等活动。开幕式当天下午,模拟法庭大赛、模拟APEC大赛、“挑战之路”青年创新风采展等系列活动也次第展开。

    亲身体验 感知中国

    要理解一国文化,亲身体验乃至生活其中是最直接的方式,能让跨文化感知拥有更加立体的维度。

    中国文化展示区域,贸大书画协会的展台前人头攒动,络绎不绝。不少参与者手持文化节专属打卡本,请擅长书法的协会成员题写“万事胜意”“平安顺遂”等祝福语;也有些兴致勃勃地拿起毛笔,在留言本上亲手写下“前程似锦”“We are one family!(我们是一家人!)”等美好祝愿。

    与此同时,不远处的中国篆刻体验活动吸引了多国友人参与,他们在刻刀游走间领略汉字与金石之美。汉语角内同样充满欢声笑语。留学生们有的学习剪纸技艺,有的聆听传统节日故事,在友好互动中感受中国文化魅力,增进彼此友谊。

    在文化节现场,几名参与者向记者讲述了他们对中国的印象。

    “是一个很美的国家。我去过成都,很喜欢那里的火锅。”一名身穿粉色纱笼的泰国女生中文说,她来中国不到1年,目前是贸大的一名预科生,学习营销专业。她从高中开始学习中文去年终于来到中国留学,“实现了梦想”。

    来自亚美尼亚的大卫说,中国幅员辽阔,无论走到哪里,我都能感受到当地人的热情好客,很容易交到朋友。

    “谢谢”二字,是冈比亚小伙想对中国说的心里话。“我的国家在西非,离中国很远很远,但在这儿我们感觉安全、舒服,很开心。中国有深厚的文化、先进的科技,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我很感谢有机会到这里学习。”

    “你扫我,还是我扫你?”——当卷发褐瞳的外国友人掏出手机,打开微信,很自然地问出这句话时,周围人都会心一笑。提问者名叫利亚姆,是一名比利时国际文化传播研究者,在北京工作了15年,微信早已融入他的日常生活

    北京是一座国际化都市,包容力和承载力都很强。”利亚姆指着文化节上琳琅满目的各国美食说,“这些特色餐饮在北京街头几乎都能找到。”但最令他惊喜的是,参展国家的覆盖面极广。多元文化的集中展示,让游览者得以充分领略人类文明的绚烂多彩。(记者 陈静文)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5月23日 第 11 版)


    来源:海外
    版权声明 凡标明奋斗在意大利编译的文章,均为奋大独家编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快速回复

    高级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入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