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汇率:1欧元= 8.217891元人民币

  • 在新疆,一曲长调何以悠扬?

    海外网 发表于:2025-01-11 赞一个(0) 收藏     分享到朋友圈     0 1729

    中新网新疆和静1月10日电 (史玉江 毛阿拉腾图雅)“如果说世上有一种语言,无论时空、无论种族、无论国界都能懂,那毫无疑问是音乐。”近日接受采访时,69岁的新疆蒙古族长调民歌传承人赛尔杰如是说。

    蒙古族长调民歌简称长调,是一种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被誉为蒙古族音乐的“活化石”,在世界上多个国家都有传承。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遗背后的传承故事

    长调演唱《奔腾的枣红马》。薛玲 摄

    生于和静县、从小听着长调长大的赛尔杰,嗓音好、咬字清晰,很小就能把握音准和节奏,显现出对音乐的天赋。

    7岁起,赛尔杰跟着在当地小有名气的母亲,专注学习长调,逐渐掌握不少长调的唱法。

    1976年,在基层兽医站工作的赛尔杰,一有时间便向前辈学唱长调。在长期与农牧民的交流中,学会了很多草原上可能会失传的长调,累计有130余首。

    2006年以来,作为“东归故里”的和静县,开始挖掘、保护卫拉特蒙古长调文化资源

    2011年,和静县东归卫拉特民歌协会成立,成员中有农牧民、工人、商户及退休人员。已退休的赛尔杰被推选为该协会会长,由此迎来她歌唱事业的春天

    协会成立之初成员不到50名。赛尔杰筹措资金、吸纳会员、举办活动、开展培训……尽管遇到很多困难,但从未放弃。

    “退休了不在家享清福,还倒搭钱。”赛尔杰的一位朋友“直言”。

    58岁的尼·苏布赛从小喜欢音乐,也学唱过很多当地民歌,经赛尔杰的推荐加入该协会。“这些年我的长调演唱水平进步很大。如今,我是协会的骨干。”

    蒙古族民歌集成。毛阿拉腾图雅 摄

    经过10多年的发展,该协会成员已发展至150余人。“我们在全疆多地演出节目100余场,演唱民歌700余首,到场观众数万人次。”赛尔杰表示,该协会搜集整理了2500余首长调,将其中1480余首编写成书籍。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在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下,许多年轻人对传统艺术缺失兴趣。值得安慰的是,近年来,随着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一非遗项目。

    “长调主要是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感悟、对爱情的向往以及对英雄的歌颂等。”赛尔杰说。

    她表示,年轻一代在学习长调的过程中,将现代元素融入,创作出了一些新形式的作品,让长调焕发出新的生机。

    作为世界级非遗项目的传承地,近年来,和静县致力于通过培训比赛,为长调爱好者搭建交流的平台。

    “我们将长调纳入到和静县中小学课堂,为的是培养少年传承人。”赛尔杰说,和静县每年都会开办长调项目培训班,每期培训班都超过100人。

    2024年7月27日,在和静县第二十四届东归那达慕大会上举行的第四届“东归杯”全疆长调民歌邀请赛上,23位长调高手齐聚巴音布鲁克镇“飙歌”。

    “参与者还有内蒙古的长调高手。”赛尔杰称,国际长调比赛银奖获得者巴都曼、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博士巴特担任评委,保证了长调邀请赛的规格和品质

    传唱长调是传递心灵的情感

    “长调的歌词字少腔长,能唱出许多音符。”赛尔杰说,歌手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和演唱环境即兴发挥,“可以说每次的长调表演都是不一样的。”

    赛尔杰介绍,歌手在演唱长调时,会运用一种特殊的颤音技巧。“这些技巧的运用,会给人一种美妙的听觉享受。”

    她认为,在如今快节奏的时代,长调依然能够唤醒心中最原始的情感。“在传唱长调时,你会觉得是在讲述故事,传递心灵的情感。”

    如今,长调在新疆尤其是蒙古族聚居地区扮演着重要角色。无论是在节日庆典上,还是日常婚礼等活动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音乐形式。

    “希望更多人在这样的音乐中找到共鸣,体味不一样的文化之美。”赛尔杰说。


    来源:海外
    版权声明 凡标明奋斗在意大利编译的文章,均为奋大独家编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快速回复

    高级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入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