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汇率:1欧元= 8.217891元人民币

  • 新华社经济随笔:“谷子经济”大热背后

    海外网 发表于:2024-12-26 赞一个(0) 收藏     分享到朋友圈     0 1605


    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 题:新华社经济随笔:“谷子经济”大热背后

    新华社记者刘慧

    你听说过“谷子经济”吗?这个和农业没什么关系的概念,最近正在破圈。相关消费热潮席卷各大城市,“吃谷地”成为炙手可热的打卡地。

    “谷子”,即英文“goods”的谐音,指的是以动漫、游戏、偶像等流行文化元素为主题的周边商品。

    这个曾经只有“Z世代”“00后”才懂的“秘密暗号”大热,背后折射出什么?

    年轻一代更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

    作为“谷子经济”的主要消费群体,年轻人买出了一个千亿级的市场。

    有机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已超1200亿元。未来数年“谷子经济”将呈持续增长态势,预计2029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

    从文化产业视角看,随着我国优秀国产动画、手游等快速发展,文创行业以及IP衍生品会迎来市场增量空间。“谷子经济”火热与我国文化产业迭代相遇,必定给中国消费市场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消费热点的涌现,从来都绕不开人的需求。

    “谷子经济”传递了年轻人的个性化表达和社交需求,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基本物质需求,也选择非同质化的消费模式,希望在消费过程中“悦己”,把“情绪价值”拉满。

    麦肯锡发布的《2024年中国消费趋势调研》显示,64%的消费者更加看重精神消费,并且年轻消费者对精神消费的重视程度更高。

    不止“谷子经济”,这种趋势还体现在很多消费热潮中。无论是为一场演唱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还是抢购各大博物馆的文创冰箱贴,亦或是“吃”一碗毛绒玩具的“麻辣烫”……

    细细观察,以“谷子经济”为代表的消费新风向,不仅是一种文化和经济融合的社会现象,更是文化赋能经济的生动表现。

    显而易见的是,同样的两个笔记本,同样的使用功能,一个带上了IP“加持”,变成“谷子”就能卖出更高的价格,提升了附加值。

    叠加“谷子”的体验和社交属性,不少线下商场看到了提升客流量、激发消费活力的新可能。

    上海百联ZX创趣场的前身——华联商厦,曾是南京路步行街的潮流地标。自2023年1月“变身”开业后,这家商场在18个月内累计客流量超1500万人次、销售额超5亿元、活动举办量超700场。

    浙商证券相关研报显示,国内已有超20个一二线城市的60多个核心商圈都在打造二次元消费城市地标。

    谈到“谷子经济”,也有人表示“不理解”“看不懂”。为什么要给IP支付溢价、支付多大的溢价可以见仁见智,但“谷子经济”中出现的“负能量”必须得到及时关注。

    未成年人“吃谷”时存在的盲目消费、过度消费,天价“炒谷”陷阱,IP版权保护等问题也在浮现……“谷子经济”持续发展还面临不少挑战。如何引导其健康生长,加强市场监管和法治保障,需要更多的探索创新和主动作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谷子”。集邮、集币、集卡片、集卡带、集模型……每一代人的童年和青春里似乎都有过关于“收集”的消费记忆。一方面,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看待“谷子经济”,另一方面,必须加强监管和规范,引导这个千亿级市场为推动相关产业发展、进一步提振消费增添更多活力。


    来源:海外
    版权声明 凡标明奋斗在意大利编译的文章,均为奋大独家编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快速回复

    高级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入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