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近年来,陕西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域面积和水质,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因素较大。为了保护这里的生态,给候鸟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环境,当地采取了多种措施。
随着各项保护措施的推进,保护区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鸟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目前,红碱淖栖息的鸟类达19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2种、二级保护鸟类33种。
多重手段监测 为候鸟迁徙保驾护航
为了更好地研究与保护珍稀候鸟,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断加大科技力量的投入,完善生态保护举措,让候鸟迁徙之旅和繁衍生息更加顺利。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红外监测仪,不管白天还是黑夜,都能够精准识别出从它面前经过的候鸟,并将数据实时地回传,为保护区的鸟类监测提供数据支持。
近年来,保护区综合运用红外观测、AI识别等技术,开展野外记录守护和准确识鸟。并利用“互联网+卫星定位系统”,跟踪东方白鹳、丹顶鹤等珍稀鸟类,掌握关键物种的分布特点和迁徙动态,为科学保护提供了高效、精准的数据支持。
为了更精确地掌握东方白鹳、丹顶鹤、白鹤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的迁徙路线,研究迁徙规律,保障候鸟迁徙安全,当地还与高校合作,2024年为5个物种、共20只珍稀鸟类佩戴了环志和卫星跟踪设备,提升候鸟数智化监测水平。
动态监测、实时记录,使得研究人员能够精准分析候鸟的繁殖习性和生存环境,也为更好地研究与保护候鸟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来源:海外网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