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汇率:1欧元= 8.217891元人民币

  • 西海固“长出”红寺堡区(新时代画卷)

    海外网 发表于:2024-10-22 赞一个(0) 收藏     分享到朋友圈     0 1124

    产业兴旺
      红寺堡区一家养殖公司的养殖车间,科研人员展示培育的滩羊新品种。

    产业兴旺
      位于红寺堡区新庄集乡的宁夏大唐国际红寺堡三期风电项目。

    产业兴旺
      工人在红寺堡区最大的产业扶贫项目——兴民纺织厂的前纺车间内更换条筒。

    生活幸福
      红寺堡区沙泉村的村医为村民测量血压。

    生活幸福
      新庄集中心小学操场上,学生正在课间活动

    生活幸福
      红寺堡区弘德村村民刘克瑞和妻子马建花准备出门工作

    生活幸福
      马建花在家中整理床铺。

    生活幸福
      红寺堡区东源村村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超市兑换商品。

    生活幸福
      红寺堡区罗山社区民乐艺术团的老年人在排练节目。

    环境优美
      俯瞰红寺堡区。

    环境优美
      红寺堡区永新村村貌。

    环境优美
      弘德村村口广场上,家长接刚放学的孩子回家。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记者张武军摄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全国最大的单体易地搬迁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居住着从西海固大山里搬出来的群众。

    “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曾被联合国称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针对西海固“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情况,在国家支持下,宁夏采取移民吊庄办法,解决当地群众温饱问题,23万多贫困群众陆续搬出大山,扎根红寺堡。

    黄河畔,罗山下,戈壁滩响起喧闹声。1999年,红寺堡开发区挂牌成立,彼时这里只是一个移民小镇,荒沙地上一条主街、几栋房屋就是全部。

    2009年,红寺堡区设立。虽未被列入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但红寺堡区的发展仍获得了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群众生活不断改善。

    2020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红寺堡区弘德村看望移民搬迁群众。总书记强调,乡亲们搬迁后,更好生活还在后头。希望乡亲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发挥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2021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红寺堡区进一步发展,国家将其列入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新时代以来,红寺堡区聚焦产业、就业社会融入三件事,城乡一体化发展日新月异,荒漠戈壁上建成一座繁荣的生态新城。如今的红寺堡区,产业兴旺、生活幸福、环境优美。

    深挖特色产业。红寺堡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10.81万亩,建设黄花菜产业示范村14个,枸杞、肉牛、滩羊等特色农业提质增效。

    工业从无到有。打造交通物流园、清洁能源产业集群,清洁能源累计建成并网561万千瓦,占宁夏总装机容量的15.58%。

    补齐基础设施。通高铁、通自来水、通宽带,实现城乡公交全覆盖,2023年实施冬季清洁取暖改造1万余户。

    强化帮扶机制。强化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2023年统筹衔接及各类资金6.8亿元,发放惠农补贴2.2亿元。

    丰富文化生活2023年举办各类文体惠民活动116场次,新建运动场地13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村覆盖。

    黄河清,罗山翠,红寺堡区各族群众相依相融,同心共富。

    (本报记者  秦瑞杰)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22日   第 08 版)


    来源:海外
    版权声明 凡标明奋斗在意大利编译的文章,均为奋大独家编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快速回复

    高级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入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