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汇率:1欧元= 8.217891元人民币

  • 中非农业合作结硕果 为非洲农业发展注入人才“活水”

    海外网 发表于:2024-09-05 赞一个(0) 收藏     分享到朋友圈     0 1196

    央视网消息:从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到减贫示范村建设,中国非洲的农业合作始终致力于培养农技人才,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人才“活水”。在中国,也有许多正在学习农业技术的非洲人。

    这位正在中国读书的卢旺达小伙子叫孔七,孔七有个心愿,那就是做“非洲的袁隆平”。今年31岁的孔七是安徽农业大学的一名博士研究生,专攻玉米育种。2019年,孔七离开家乡卢旺达,来到安徽省合肥市。在中国政府奖学金的资助下攻读硕士学位,并在校读博至今。

    刚刚过去的暑假,孔七和同学们忙着观察花粉样本、采集实验数据。他关注的课题,是通过研究高温、干旱对玉米花粉的影响,来选育抗旱、抗高温的优良品种。

    在孔七的家乡卢旺达,玉米是主要作物之一,但农业技术相对落后,玉米亩产徘徊在420多斤。中国拥有先进的技术,而且愿意把粮食生产的方案和经验分享给非洲有需要的国家。孔七说,这份真诚的帮助非洲人民看到了粮食自给自足的希望。

    安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孔七表示,曾经淋过雨,就想为别人撑把伞。中国和其他国家分享农业发展经验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他要学好这个技术,将来可以用在卢旺达,让老百姓吃的玉米越来越便宜,不再考虑价格问题。他想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那样,把技术推广到他的国家

    孔七说,他在读高中时就知道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袁隆平已经成为他心中的偶像。他说,袁隆平通过杂交水稻解决了全球很多地方的吃饭问题,激励了不少像他这样的卢旺达青年科研人员。

    孔七表示,中国非常愿意帮助非洲国家。他们来到中国学习相关技术,运用这些知识帮助家乡的老百姓。

    踌躇满志的孔七有个愿望——博士毕业后回到卢旺达,开办一家农业研究机构,潜心研究高产玉米培育,并为自己的国家培养更多的科研人才。


    来源:海外
    版权声明 凡标明奋斗在意大利编译的文章,均为奋大独家编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快速回复

    高级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入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