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汇率:1欧元= 8.217891元人民币

  • 海外网评:让网络“大流量”充沛正能量

    海外网 发表于:2024-08-29 赞一个(0) 收藏     分享到朋友圈     0 1286

    图为8月28拍摄的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现场。(何洌/摄)

    8月28日至29日,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四川成都市举办,大会主题为“弘扬时代精神 共建网络文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的必然要求,是建设文化强国、网络强国的应有之义。

    汇聚正能量,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意义深远。近年来,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互联网融入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截至202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0%,网络空间成为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当前,网络文明日渐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构建风清气正、安全有序的网络空间成为广大网民的共同期待。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彭文祥认为,互联网应用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已深度嵌入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这为精神文明建设带来机遇和挑战。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和网络内容,通过摒弃或者化解其中的负面影响,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充分发挥正面作用,转变为发展的最大增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传递好声音,中国网络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不断推进网络立法工作,制定出台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和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五部专门法律;持续开展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网络乱象,坚决整治网上各类违法和不良信息……近年来,中国积极推进网络文明建设,壮大网上主流舆论阵地,加强网络空间文化培育,深化网络生态治理,为网络空间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彭文祥举例表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文艺”深入发展,网络文学、网络剧、网络综艺等在创新发展中涌现一大批优秀作品。例如,“爆款”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用精彩故事传递社会价值、折射时代发展,引发人们强烈共情、获得各方点赞,为加强新时代网络文明建设提供了生动样本。

    拥抱新科技,网络文明建设迎来新机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并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一方面,要把网络作为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力的重要载体,推动网上网下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让正能量变成大流量,大流量充沛正能量;另一方面,要让新技术赋能并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改进创新。例如,培育掌握短视频电商直播技能的“新农人”,通过直播带货增收,为文明乡风建设提供支撑。此外,各地还可以通过建设云游博物馆等,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当前,中国正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阔步迈进。面对互联网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积极推进网络内容建设,在网络空间积极传播正能量,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网上家园美好向往的必由之路。(栾雨石 何洌)


    来源:海外
    版权声明 凡标明奋斗在意大利编译的文章,均为奋大独家编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快速回复

    高级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入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