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汇率:1欧元= 8.217891元人民币

  • 三十载援藏情深 墨竹教育谱新篇

    海外网 发表于:2024-08-20 赞一个(0) 收藏     分享到朋友圈     0 1460

    新华网拉萨8月19日电(旦增努布 刘蒙青)落日余晖洒在建成不久的教学楼上,铃声响起,墨竹工卡县中学结束了下午的课程,2400多名学生,三五成群走过操场,晚饭时间到了。

    8月14日,图为墨竹工卡县中学体育场。新华网发 文翔宇摄

    墨竹工卡县中学,是墨竹唯一一所中学,教学质量曾一直处于拉萨市中下游,学生流失严重。由于位置偏远,自然条件艰苦,许多教师身兼数职,教学负担重,也缺少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援藏教师、墨竹工卡县中学校长王克定介绍,援藏初期,墨竹的教育水平和内地有不小的差距,硬件设施跟不上,孩子们底子也比较薄弱。

    为改善墨竹工卡经济社会教育的境况,1994年,江苏省委,省政府确定由南京市对口支援墨竹工卡县。

    多年来,南京援藏累计投入计划内外援藏资金和物资7亿元,援助项目500个,补齐了关键的基础设施和民生事业短板。2018年,墨竹工卡县成功脱贫摘帽,经济社会发展位于拉萨市各县前列。

    得益于两地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紧密合作,墨竹工卡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除了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从2020年至今,共5批26名南京教师、干部来到墨竹工卡县中学,开办西藏县区的“墨竹南京班”,在西藏进行教育小组团”探索实践。“在南京援藏工作的帮扶和一批又一批教师的建设下,县中学的硬件和师资力量已经达到了不错的水平。”南京市鼓楼区滨江中学的物理老师陆汶军说。

    8月14日,援藏老师陆汶军正在上物理课。新华网发 吴金朋摄

    辽阔的青藏高原,教育之花正绽放出新的光彩。如今,墨竹工卡县中学已成为当地教育发展一张亮丽的名片。

    教育援藏至今,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满足了当地百姓的需要,学生人数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家庭让孩子专注学业,依靠成绩走得更远,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初衷,就是让孩子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王克定说。

    几年来,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不断深化,经过研讨,确定了学校的校园文化根脉为“石”。一意为“实”,取谐音意,强调唯有实干才能取得成果;另一方面,所有孩子们如同未经雕琢的“石”一般,等待着点石成金,琢石成玉。以石为主旨,校内开办了名“琢石苑”的学生杂志,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的舞台。

    随着各项建设的不断落实与完善,学生成绩高分与平均分都有很大的提升。除了援藏的帮助以外,也离不开孩子们的努力。“老师课讲得好,我们也要更用心嘛,不想让他们失望。”九年级二班的孩子说。

    8月14日,放学的学生在镜头前合影。新华网发 刘蒙青摄

    这片土地上,奉献与回报的故事将长久地讲述着,宁墨教育情,是南京援藏30年的一个缩影。

    新时代征程上,墨竹工卡县中学将继续承载着南京与墨竹的深厚情谊,不断发扬援藏精神,谱写民族携手并进新华章。


    来源:海外
    版权声明 凡标明奋斗在意大利编译的文章,均为奋大独家编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快速回复

    高级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入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