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汇率:1欧元= 8.217891元人民币

  • 稳定发挥 展现风采(五环之光)

    海外网 发表于:2024-08-07 赞一个(0) 收藏     分享到朋友圈     0 1531

    上图:当地时间8月5日,中国队选手邹敬园在巴黎奥运会体操男子双杠决赛中。
    本报记者 陶相安摄
    下图:当地时间8月5日,中国选手李越宏在巴黎奥运会射击男子25米手枪速射决赛中。
    新华社记者 赵丁喆摄

    体操男子双杠    

    邹敬园摘金

    一套行云流水的动作,一个完美稳定的落地,邹敬园高高挥舞右臂,这枚金牌稳了!

    当地时间8月5日,在巴黎奥运会体操男子双杠决赛中,邹敬园以16.200的高分获得冠军,以压倒性优势在该项目上成功卫冕。

    被称为“双杠王”的邹敬园曾3次获得世锦赛双杠冠军。3年前的东京,首次参加奥运会的他同样拿下金牌。此次在巴黎卫冕之后,他成为继李小鹏之后第二位两夺奥运会双杠金牌的中国运动员。作为中国体操的优势项目之一,双杠项目已经为中国队赢得5枚奥运会金牌。

    “为了实现理想的目标,有优势时要拿得下,机会到来时要抓得住,这是一名优秀运动员应该追求的。”邹敬园说。

    巴黎奥运会上,邹敬园夺得1金2银,是体操队成绩最好的选手。在评价自己的表现时,邹敬园坦言“有遗憾也有收获”,特别是团体的失利让自己心里很难受。

    “男团金牌是我们参加奥运会最重要的目标,但既然失利了,眼光就要向前看。”邹敬园说,从吊环到双杠,每一个单项决赛自己都全力以赴。

    无论是团体还是单项比赛,邹敬园在完赛之后,总会把冰袋敷在右臂上。连续征战,伤病是最大的考验。“我是带伤来到奥运会的,在这里的训练也并不系统,但是我已经在脑子里把动作练习了无数遍。”他说。

    14岁进入国家队,23岁首次参加奥运会,26岁实现卫冕……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邹敬园越来越珍惜每一天的训练、每一次的比赛,珍惜赛场上的职业生涯。

    “对体操的热爱,是我坚持下来的原因。”邹敬园说。谈及下一步的计划,他笑着表示,要先休息一下,将来希望为体操发展作出贡献。

    当天的比赛中,18岁的周雅琴在女子平衡木比赛中获得银牌,张博恒夺得男子单杠铜牌。至此,本届奥运会体操赛事全部结束,中国体操队共获得2金5银2铜。

    男队队长张博恒是中国体操队的“劳模”:团体决赛6项全部登场,个人全能夺得亚军,此后又参加3个单项的决赛……尽管未能实现夺金的心愿,但张博恒认为,自己已经拼尽全力。

    成长、担当和毅力,张博恒用3个关键词来总结自己的奥运旅程。“巴黎奥运会淬炼了我良好的心态,用更平顺的态度去看待很多事。”他说。

    中国体操女队在本届奥运会上获得2枚银牌。与美国、巴西、意大利等队伍相比,体操女队在整体实力上仍有差距。周雅琴说,在今后的训练中要更多提升自己,希望在洛杉矶奥运会上能有更好的表现。(本报记者  刘  峣)

    男子25米手枪速射

    李越宏夺冠

    站上巴黎奥运会最高领奖台,李越宏高举双臂,与全场观众分享胜利的喜悦。3次参加奥运会,胸前的奖牌终于换成金色,这一刻,李越宏梦想成真。

    当地时间8月5日,巴黎奥运会射击项目进入最后一个比赛日。在男子25米手枪速射决赛中,34岁的中国射击队队员李越宏发挥出色,以32中的成绩摘金,为中国射击队赢得该项目的首枚奥运金牌,实现了突破。这也是中国射击队在巴黎奥运会获得的第五枚金牌。另一名中国队选手王鑫杰获得铜牌。

    决赛场上竞争激烈。即使在落后的情况下,李越宏也没有放弃,而是拼到了最后一枪。最后3组,他打出了2组5发全中、1组5发4中的好成绩,实现了反超,并稳稳地将优势保持到了最后。

    “多年的坚持有了回报,感谢团队中的所有人,大家一起向着梦想努力。”李越宏在赛后说。拿到这枚金牌,他也为中国射击队补上了金牌“拼图”的最后一块——巴黎奥运会前,中国射击队只有男子25米手枪速射项目还没有获得过奥运金牌,完成梦想“拼图”是整个队伍的心愿。

    34岁的李越宏创造过许多运动生涯的高光时刻。2010年广州亚运会,作为刚入选国家队的年轻选手,他获得了男子25米手枪速射个人、团体两枚金牌。此后的国内外大赛中,李越宏都有精彩发挥。不过他的奥运之旅比较曲折,2016年里约奥运会,李越宏摘得一枚铜牌;5年后的东京奥运会,他未能改变奖牌颜色。

    进入巴黎奥运周期,他积极调整状态,刻苦训练。奥运会前的最后一个冬训,他跟随中国射击队进行了完整系统的训练,进一步强化技术,磨练心态,提升体能。“来巴黎之前,给自己的目标就是不留遗憾。”他说。

    如今,多年来的努力终有回报。在李越宏看来,所有的坚持和付出都是值得的。他说:“希望有更多优秀年轻选手涌现,接续奋斗,为国争光。”(本报记者  季  芳)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8月07日   第 05 版)


    来源:海外
    版权声明 凡标明奋斗在意大利编译的文章,均为奋大独家编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快速回复

    高级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入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