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汇率:1欧元= 8.217891元人民币

  •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丨因“绿”而美 因“绿”而兴——探访马鞍山村蝶变之路

    海外网 发表于:2024-07-02 赞一个(0) 收藏     分享到朋友圈     0 1642

    马鞍山村

    一个因山得名的小村庄

    如今因“绿”而兴

    在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有一座形似马鞍的山峰,马鞍山村因此得名。当“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马鞍山村时,立刻被满山青翠、遍野繁花“圈粉”。

    马鞍山村是多民族聚居村,总面积21平方公里,有“塞北小黄山”美称的马鞍山国家森林公园坐落于村内。马鞍山村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

    很难想象,这个小村庄曾经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由于山势陡峭,耕地资源少,村里没有像样的产业,村民过着“一把锄头二亩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收入一直上不去。

    蝶变靠什么?

    马鞍山村在实践中

    摸索出答案:

    生态越好

    发展的动力越强

    虫鸣鸟叫此起彼伏,青枝绿草夹道而立……在马鞍山林场,顺着登山步道拾级而上,仿佛走进了绿色海洋

    位于马鞍山村附近的马鞍山林场始建于1962年10月,是以管护为主的生态经营型林场,总经营面积10.8万亩。近年来,该林场在“扩绿、护绿、兴绿”上持续发力,提升植被覆盖率,增加造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良好的生态也为发展林业经济及全域旅游提供了重要生态支撑。

    马鞍山林场副场长柴树岭告诉记者,林场按照“重点地段攻坚栽植、退化林分加快改造、个别林地抚育管理”的思路,不断进行造林绿化,进一步推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

    作为“林二代”,今年已经是柴树岭与林场相伴的第40个年头。看着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如今的满眼苍翠,柴树岭感慨万千:“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守,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定要守护好眼前的青山。”

    树木多了,生态好了,山下的产业也兴旺起来。马鞍山村依托优越的生态条件,深入挖掘整合人文历史、特色产业等资源,开发“乡村民宿+山水观光+亲子互动+红色教育”系列旅游线路,积极打造“一村多品”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美好体验,让马鞍山村成为“网红”打卡地。在乡村旅游带动下,村里建起了15家农家乐和民宿,除了摘农家果、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当地品种丰富的农副产品也有了更多销售渠道,榛子、蘑菇和松茸等山货在家门口就能售卖出去。

    靠着好生态,马鞍山村先后引进双红、左优红等优质葡萄品种进行试种,产出的山葡萄不仅色泽好、糖分足,而且营养价值高,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同时,依托马鞍山区域良好的葡萄酒产业基础,引入了集山葡萄观光、山葡萄饮品开发、红酒生产销售、红酒文化展示等为一体的蒙野红酒庄园,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

    做好“林”经济

    提升“绿”效益

    马鞍山村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

    不断改善村貌

    调整产业结构

    培育壮大山葡萄种植

    和乡村旅游

    两大主导产业

    逐步走出了一条

    生态立村

    产业富村

    旅游强村

    的发展路子

    记者:韩雪茹



    来源:海外
    版权声明 凡标明奋斗在意大利编译的文章,均为奋大独家编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快速回复

    高级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入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