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汇率:1欧元= 8.217891元人民币

  • 保留传统 进行创新 千年非遗这样“火”出圈

    海外网 发表于:2024-06-08 赞一个(0) 收藏     分享到朋友圈     0 3447

    今天(8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到来的端午节(10日),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近年来,不少地方都刮起了“国潮”风,许多非遗项目成了文旅香饽饽。但热闹背后,这些非遗却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在生产实践中发展壮大;有的凭借独特魅力走出国门。还有一些,因其技艺的独特性,却濒临消失。

    究竟要怎么保护和传承这些非遗技艺?这背后又有哪些动人的故事?总台多路记者,前往全国各地,用镜头记录下跨越千百年的非遗故事。今天,我们先聚焦“火”起来的非遗。

    “水云龙”闹端午 追龙泼水祈福运

    重庆铜梁,有一项当地特有的非遗文化表演——龙舞,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看。追龙泼水祈福,是一种什么体验?

    总台记者 牟亮:我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重庆市铜梁区的安居古城,在我身后正在进行端午节的非遗文化表演,这是水云龙的表演。10名赤膊的汉子正在舞动一条18米的蓝色水云龙,整条龙上下翻腾,左右腾挪,在两边明清时期的老屋之间穿行。而站在两旁的居民游客,会拿着水瓢或者水盆,将清水泼向正在舞动的水云龙。虽然水云龙所到之处,大家衣衫都可能打湿,但是大家都乐在其中。

    社交媒体平台近日发布的《2024非遗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平台上国家级非遗相关视频累计分享量同比增长36%,平均每天有5.3万场非遗直播,获得打赏收入的非遗主播人数年增长25.63%,共有1379万名网友在平台上分享非遗体验,购买非遗团购商品的用户数同比增长328%。 某购物平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以“非遗”为关键词的搜索量同比增长168%,“非遗”主题相关的团购订单量同比提升245%。

    视频直播拉近了消费者与传统文化的距离,助力更多非遗特色好物出圈、走近大众生活,吸引大家购买、收藏,让传承了千百年的非遗“火”起来。

    (总台央视记者 朱江 张丛婧 牟亮 李腾飞)


    来源:海外
    版权声明 凡标明奋斗在意大利编译的文章,均为奋大独家编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快速回复

    高级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入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