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汇率:1欧元= 7.764539元人民币

  • 数风流 看今朝|万物+万亿,文博会上的“交响曲”与“新舰队”

    海外网 发表于:2024-05-25 赞一个(0) 收藏     分享到朋友圈     0 3612

    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于5月23日-27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举办。

    本届文博会以线下为主、线上同步的方式举办,线下主会场设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设8大展馆,超12万件文化产品、4000多个产业项目集中亮相。

    自2004年扬帆起航至今,文博会已走过二十载春秋。

    二十年来,文博会累计交易展示海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展品超200万种,累计达成超过2.8万亿元的成交额。从万物,到万亿,这些数字不仅反映了文博会巨大的影响力,也彰显了中国文化产业强劲的发展势头。

    文化“加法”,“加”在领域。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爬取了2004年至2024年共1806篇文博会报道,利用文本分析算法,逐年统计了报道高频词。

    我们发现,文博会的展品多至数万,“文化”二字如同一条主线,贯穿始终,且不断与其他领域交织融合。从最初的“玉石”“动漫”,到“旅游”“互动”,再到近年的“数字”“科技”,再到今年的“AI”“IP”,文博会展现了一个万物交叉互联、日益扩容增质的“文化+”体系。

    文博会繁荣发展的背后,是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生动写照。在全球化的浪潮下,随着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中国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持续增强,其进出口额呈现出稳健增长的态势。

    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经过十余年的稳步攀升,中国文化产品的进出口额从2008年的433.0亿美元(约合3137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2年的1802.6亿美元(约合13059亿元人民币),形成了万亿元级别交易市场。

    15年来,中国文化产品出口额翻了三倍

    在各类商品品类中,玩具、游艺器材及娱乐用品的进出口额占比持续增长,成为中国文化出口的新亮点

    具体而言,这些品类在2018年的占比分别为25.1%和20.3%,到了2022年,其占比已提升至27.3%和21.4%。同时,它们的进出口额也实现了大幅增长,从2018年的257.3亿美元和207.3亿美元,跃升至2022年的491.8亿美元和385.8亿美元。

    近五年,玩具、娱乐器材进出口占比提升

    中国文化产品经历了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的阶段。

    腾讯在海外落地的文化交流媒体平台WeTV,通过11种语言,向世界各地海外用户传播中国的优质视听内容。开发出“猪猪侠”IP的咏声动漫,动漫影视内容覆盖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动漫玩具及衍生产品远销韩国、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及地区。潮玩品牌“泡泡玛特”,2021年在港澳台及海外地区的门店和机器人商店数量分别为7家和9台,短短两年后,这一数字已飙升至80家和159台。

    中国出海企业现状洞察报告(2023)》显示,中国出海企业中,文化娱乐企业占比9.63%。中国文化产业打造出了越来越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文化品牌,共建起中国“新舰队”。

    网文、网剧、网游等新兴文化载体也承载着中华文化的魅力,更是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中国风”。

    2020年上线以来,米哈游开发的国产原创游戏《原神》连续三年保持中国游戏出海收入第一。米哈游相关负责人告诉南方网、粤学习记者,《原神》在创作和推广过程中加入了大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在我们看来,内容创新需要依托传统文化,同时也要不断探索科技赋能传统文化的创新路径,让传统文化走新更走‘心’,绽放新活力。”

    现如今,文博会已成长为中国文化产业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实效和影响力的展会,成为助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扩大文化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

    文博会高速发展背后,是中国文化产业的生机蓬勃。人工智能、虚拟现实、5G、大数据和物联网等前沿数字技术,有力推动着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的数量攀升至7.3万家,同比增长5.8%;规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9515亿元,同比增长8.2%。

    而这些数据,正是自信、开放、创新的中国文化再出发的新起点。



    来源:海外
    版权声明 凡标明奋斗在意大利编译的文章,均为奋大独家编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快速回复

    高级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陆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