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汇率:1欧元= 7.761293元人民币 繁体中文

  • 人民日报海外版两会特刊②

    海外网 发表于:2024-03-05 赞一个(0) 收藏     分享到朋友圈     0 4707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两会新声)

    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等战略任务落实到位,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

    ——习近平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是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之一。

    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们应该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从实践和调研中带来一个个鲜活具体的建议。

    以“高质量”为追求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国家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县长陈震说,三江县在发展中紧紧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研究短板弱项,以有效举措提高各行各业效率和质量。

    为了优化产业结构,三江县着力抓好“两茶一木,种稻养鱼”特色产业,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我们把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陈震说,三江县将实施特色产业提升行动等有力举措,加大标准化茶叶基地建设,持续推进油茶高质量发展计划,聚力打造高产高效示范园,走出具有三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高质量”为追求,让一批产业发展更上层楼。

    近年来,中国批准上市新药数量、本土企业在研新药数量在全球占比大幅增加,对全球医药研发的贡献度不断提升……对中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全国政协委员、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列明深有体会。

    作为一家以药物研发为主打业务的医药企业,贝达药业持续增加研发投入,近几年,公司每年投入大量成本用于新药研发。“生物医药产业关系国计民生,未来,我们要不断加强医药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深化同国内外产业链上下游创新主体的合作,助力中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丁列明说。

    “传化集团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深入转变发展方式,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说,传化化学依托功能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助力多个行业提升产品附加值;传化物流在全国布局的公路港平台,有效服务制造业及物流业转型升级;旗下新安化工凭借主导产品草甘膦、有机硅,不断延伸拓展产业链,集团高质量发展成效日益显现。

    绿色发展是底色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如果说高质量发展是一场‘登山赛’,新质生产力则是当之无愧的‘制高点’。”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局长明炬说,重庆打造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四大科创高地,支持重点高校建设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以此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3年,重庆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数量同比分别增长19.2%、36.1%,交出一份科技感满满的成绩单。“我们的经验是,坚定绿色发展这个方向不放松,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明炬说。

    向“新”而行,前景广阔。“为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上汽通用五菱围绕绿色能源技术、智能系统开发等,滚动谋划项目83项,涉及投资430亿元。”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佐平介绍,公司已建成14个国际先进的整车及零部件试验室,针对用户关注度最高的安全、便捷、动力、交互等指标,打造了神炼电池等多个技术品牌。

    “2024年,我们将强化技术创新,增加研发投入,推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同时拓展海外‘朋友圈’,让中国汽车声名远扬。”姚佐平说。

    “‘绿色智造’是天能的主攻方向,下一步,我们将锚定‘双碳’目标,着力培育动力电池、储能系统两个千亿级产业生态,不断强化科技创新,补齐技术短板,拓展绿色低碳应用场景,为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说,“只有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才能抓住机遇、应对风险挑战。”

    让老百姓获得感更强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民政厅厅长黄东红说,近年湖南民政认真履行特殊困难群众兜底保障职能,加大动态监测力度,扎实推进精准救助、高效救助,稳步提升城乡低保等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织密扎牢基本民生保障网。

    “我们将紧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国家战略,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用好市场及社会力量,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让老百姓获得感更强、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黄东红说。

    “在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征程中,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新村党委书记耿遵珠介绍,耿店新村建起700多座蔬菜大棚,并投资成立山东绿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凭借智能温室、无土栽培等现代技术,实现从“靠天吃饭”到智慧农业的转型升级。“我们还主动延伸拓展农业产业链,建设标准化蔬菜加工车间,开设‘棚二代学院’,力争培养更多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农民,带着大伙一起致富。”

    全国政协委员、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曹鹏关注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议题。“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农业领域的发展仍面临产业链不完整、科技创新能力欠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等痛点。”曹鹏建议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比如,推动建设一批示范型村庄,挖掘地标特色农产品,建设提升一批品牌农产品示范基地,让优势产业为农民带来更多收入。

    展望未来,代表委员们信心坚定: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凝心聚力,定能创造过硬的发展实绩,助推“中国号”巨轮稳健前行。(本报记者 李 婕 宋 爽 高 乔)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3月05日   第 05 版)


    代表委员热议两会

    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劲头更足(大国之治)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日益显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如何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代表委员纷纷畅抒己见,建言献策。

    创新引擎动能澎湃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至第12位,拥有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中的多项数据显示,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在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成果加快转化,创新引擎动能澎湃。

    “我们去年突破高电密抗波动电极等关键技术,成功研制了全球首台套3000标准立方米/小时碱性和300—600标准立方米/小时PEM(质子交换膜)型水电解制氢设备样机,关键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八研究所科技委主任郭建增说,研究所不断加强创新,及时将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为产业发展添动力。

    前不久,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在水下矢量推进器研发等技术攻坚中取得突破,31款关键材料和部件应用于航天、海洋等领域的重要装备。全国人大代表、宁波材料所副所长王立平介绍,该所去年在产业合作方面推动9项重大成果转移转化,专利运营数量近100件。

    端牢能源和粮食两个“饭碗”,创新支撑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集团董事长刘国跃表示,技术创新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国家能源集团加快推进能源生产与先进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建设智能矿山、智能电站、智能运输和智能化工,建成投用多个数字化平台,在绿色低碳能源技术推广使用、新能源开发等方面积极布局,已形成“煤火风光水、化油气氢核等能源谱系+物流贸易金融支撑+产研用融通”的综合性现代化产业格局。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快信息化、智能化创新成果应用转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凡荣说,中国中化利用遍布全国的700多个技术服务中心,将现代化的生产要素、经营模式推广给更多农业生产者,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目前“中化MAP智农”现代农业管理平台服务面积已超过1亿亩。

    投入力度持续加大

    2023年,中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达到33278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提高至2.64%。

    “我们每年投入不低于7%的科研经费用于技术创新,掌握了冷链绿色节能降碳、冷链安全数据分析、智能节能硬件和云服务等多项技术。”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精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敏说,依托科技创新,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温控器相关产品市占率稳居行业前列。公司自主开发的冷库节能控制系统,节能效果达24%,普及后每年可节能720亿千瓦时。

    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介绍,近5年,长安汽车不断扩大投资,科技研发队伍超1万人,推动公司在科技创新、产品出新等方面取得诸多进展,开发了多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产品,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加把劲。

    高校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23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突破60%,在学总规模超4763万人。高校科研院所为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量子科学、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培养了大量人才。”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权衡认为,提高基础研发对科技人员的吸引力,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引导科研人员从事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的课题研究,切实提高服务国家关键技术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表示,天津大学近些年加大人力、资金等各类资源要素的投入,在智能医学领域结合医疗健康与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打通医学从“实验室”到“手术台”的通路桥梁,成果丰硕。

    强化多方支持保障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代表委员认为,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还需要在人才培养、政策支持等方面协同发力,强化多方支持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重庆公司董事长夏泳建议,健全人才培养与激励体系,壮大高层次专家人才队伍,在给政策给资源、出成果出人才上多下功夫,以创新人才培养促进科创水平提升。“公司将聚焦新一代通信技术、算网服务、智慧中台,积极布局、主动作为,更好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企业创新离不开各种支持政策。过去一年,税费优惠举措接连落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集成电路和工业母机企业扣除比例大幅提高……“真金白银”的支持政策,让企业创新更有底气。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税务总局云南省税务局局长姜涛表示,云南税务、科技、财政等部门2023年推出多项服务措施,对科技型企业诉求实现快速响应。各级专家团队联合组织136场次、16818户次企业参与的培训辅导,对788户重点企业“一对一”精准辅导,“我们将与相关部门继续努力,携手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集团董事长马永生认为,围绕相关重点领域如重大共性关键技术、能源转型关键技术和碳中和技术等,可探索制定相关补贴激励政策。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政府集中采购等方式,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税支持。同时,以现有科技金融试点产品为基础,逐步形成体系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金融服务方案,支持科技成果转化。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要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基石,开辟新领域,塑造新动能。”全国政协委员、湘潭大学校长潘碧灵说,科技创新是推动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应进一步完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坚持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和有能企业结合,形成有助于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格局。(本报记者 汪文正 王俊岭 廖睿灵)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3月05日   第 06 版)


    代表委员热议两会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民生共话)

    过去一年,中国粮食生产“二十连丰”,绿水青山成色更足,乡村振兴展现新气象。眼下,春耕备耕次第展开、农货特产远销各地、乡村旅游热闹红火……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表示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毫不放松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端牢饭碗信心足

    2023年,中国全年粮食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产177.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端牢中国饭碗的信心和底气越来越足。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监利市精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毕利霞说,她所在的合作社已经建设了智慧农场。“通过引进数字化农机管理中心、地面物联网、可视化云平台、北斗自动导航和无人驾驶系统等设备,传统农业加快向数字农业转型。”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委常委杨松说,六盘水海拔高,气候多样,土地贫瘠,对种子的要求较高。当地因地定株,做好良种选育和推广。“去年我们试种了抗风性强的玉米新品种,比传统品种早一个月成熟。丰收时节,附近的农户纷纷赶来看效果,好种子能让农民多挣钱。”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姜明一直关注黑土地保护。他在调研中发现,不科学的玉米秸秆离田会导致黑土耕层流失。“用好养好黑土地,关乎大国粮仓的丰盈。我建议设立秸秆打包带土全链条评价体系,加快秸秆打捆机除尘设备升级换代,从源头降低带土量。”姜明说。

    因地制宜兴产业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不少代表委员认为,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可以有效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

    田间地头的直播“带货”,让农特好物成了“爆款”。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建湖县天和生态农业合作社理事长鲁曼建议各地与电商协会、职业院校合作,实施职业农民培养计划,通过电商直播、品牌营销、物流与仓库管理等专业培训,培养农村电商人才队伍,让返乡青年运用专业知识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鸿坤生猪养殖场总经理李志娟,近期正为推动完善当地生猪冷链分割屠宰产业链和蔬菜产业现代化想办法,“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农民收益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李志娟说,“搞乡村特色产业要充分应用新的技术条件,让更多农民从产业增值中持续受益。”

    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畜禽研究所所长陈淑芳说,传统养殖模式向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新模式转变,是中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科学养殖在节约劳动力的同时增加经济效益,助力农户走上现代化的绿色农业之路。

    “乡村全面振兴没有可以照搬照套的模式,一定要因地制宜,依靠自己的力量端牢饭碗。”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党委书记王传喜说,乡村全面振兴要强化片区共建思维,探索以多个村庄为单位,打造联村特色产业,形成片区产业链。

    唱响文旅“融合曲”

    乡土村落的文化脉动与生机活力,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一些代表委员认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文旅融合,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河南打响了信阳茶文化节、固始根亲文化节等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让乡风更文明、产业更兴旺。”全国政协委员、洛阳理工学院副校长马珺说,乡村地区应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和村民生活品质。

    “下庄村百姓以前只能种种地,现在特色产业、旅游,样样都做得很巴适。”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说,下庄村从村口到村里落差达1000多米,以前仅靠绝壁上的一条小路出村。如今,村里人开凿出山路,路通了,在当地就业的机会来了。“扎染人才重拾技艺,开起扎染手工艺坊;村民可以在民宿客房部做卫生、去食堂帮厨、当讲解员,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下庄人的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精神面貌越来越好。”毛相林说。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皇城村党委书记陈晓拴建议,把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纳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扶持乡村旅游点修建道路、停车场、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同时,加强旅游市场管理,进一步营造文明规范有序的乡村旅游环境。(本报记者 孙亚慧 赖 睿 杨俊峰 高 乔)

    (本报记者闫伊乔、郑智文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3月05日   第 07 版)


    国际社会和华侨华人热议两会

    期待搭乘中国发展快车(海外关注)

    3月4日,春风和煦,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

    作为观察中国发展的重要窗口,中国两会受到国际社会和华侨华人的高度关注。透过“两会之窗”,国际社会和华侨华人看到了欣欣向荣的中国发展景象,听到了中国不断扩大开放的利好消息,期待搭乘中国发展快车。

    “全世界将了解中国的‘双循环’、绿色增长等发展方向”

    准点收看央视“新闻联播”栏目的两会报道,随手翻阅社交媒体的相关推送,持续关注各大新闻客户端……每到中国两会,泰中侨商联合会主席邝锦荣都会打开“新闻雷达”,随时关注两会热点。从医疗教育等热门话题到衣食住行等点滴变化,中国两会新闻总能牵动邝锦荣的目光。

    “网络直播为海外带来第一手两会资讯,华侨华人获取两会信息更快捷了。”意大利罗马华侨华人联合总会秘书长夏晓峰说,“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务实举措是我们最期待听到的。一个开放的中国不仅能够助力国际交流与合作,也为海外华侨华人提供了更多为祖(籍)国出力的机会。”

    肯尼亚中华总商会会长卓武表示,今年中国两会,他最关注中国在数字技术、绿色经济方面的突破和发展。“数字化与绿色化两大趋势不断深化推进,正在重塑中非贸易的发展方向。中国迎来更多‘非洲产’,非洲期盼更多‘中国造’,中非双边合作空间很大。”

    瑞士《新苏黎世报》报道称,几个月来,国际投资者一直在热切期盼中国两会的召开。新加坡亚洲新闻电视台报道说,外界将密切关注中国两会期间公布的经济数据,尤其是经济增长目标这一显示中国经济信心的“晴雨表”。

    “德国之声”报道称,今年中国两会的一个观察方向是,政府工作报告是否会将新质生产力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进行部署。新加坡亚洲新闻电视台报道分析,培育新质生产力意味着中国将推动一些新兴产业发展,比如半导体、人工智能、大数据等。

    《今日巴基斯坦报》刊文称,两会将为透视中国的经济前景、发展蓝图和全球愿景提供重要线索。通过两会这个窗口,全世界将了解中国的“双循环”、绿色增长等发展方向。

    美国BNN新闻网刊发《聚焦2024年中国两会》的报道称,在充满挑战的全球经济形势下,中国两会将聚焦扩大消费以拉动经济增长,提振国内外消费者的信心,推动国家经济健康发展。中国推动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等创新成果,将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树立典范。

    “亲眼目睹了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

    过去一年,不少海外华侨华人选择常回国看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许多细节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

    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世界航海装备大会、福建省华侨美食风情文化节、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国内丰富多彩的经贸文化交流活动让马达加斯加华商总会会长蔡国伟很有感触:“回国走一走,能真切感受到中国式现代化在每个人生活中的体现。5G通信大规模覆盖、光伏产品广泛应用、新能源汽车在街上随处可见。许多日常生活中不经意的一瞥拼在一起,就是一幅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

    “2023年,中国—中亚峰会和第十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先后在陕西西安和福建厦门举办,中国与中亚经贸、人文等领域的合作需求更加旺盛。”吉尔吉斯斯坦南方华商商会会长杨彩平表示,“红火的中国—中亚双边贸易活动,为旅居中亚的华侨华人创造了更多在当地投资兴业的机会。”

    “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持续提升,走向海外的步伐不断加快。”美国江苏经贸会副会长王剑云说,被誉为“新三样”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在出口市场增势迅猛。这不仅彰显中国制造业的强劲实力,也在全球新能源领域树起了新标杆。

    “去年,我多次回中国考察各地茶叶产区,亲眼目睹了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澳中企业家委员会主席陈壬点赞中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就。她认为,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产业支撑。中国政府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大力支持农业产业,以文化资源与科技创新双重赋能,在多个茶叶产区“点绿生金”,用一片“小叶子”书写茶产业发展“大文章”。

    “2023年,中国经济的表现好于预期。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肯定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希腊欧洲与外交政策基金会高级研究员佐戈普鲁斯表示,中国经济稳步发展能够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繁荣。

    “日益感受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

    “世界正日益感受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夏晓峰表示,海外华侨华人聚焦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期盼国家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凝聚侨智侨资方面推出更多政策。“我们希望在中国经济创新发展、转型升级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促进中外合作共赢。”

    2023年11月11日,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喀什片区揭牌成立。就在当天,杨彩平的公司和喀什片区正式签约。同年12月29日,她的公司和吉尔吉斯斯坦经济部在比什凯克签订“两国双园”项目协议。“我们想发挥喀什片区的工业和区位优势,将产品引入吉尔吉斯斯坦正在规划建设的国际贸易中心园区,充分利用自贸区贸易中转优势,实现‘两国双园’‘前店后厂’的结合。”杨彩平说,中国与中亚各国促进双多边贸易便利化的优惠政策相继出台,为中国与中亚各国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合作夯实了基础。

    “2024年3月1日,中泰互免签证协定正式生效。我盼望迎接更多来泰国经商、交流、旅行的中国同胞。”邝锦荣说,中国两会上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相关的议案提案是他今年最关注的。“这几年,我见证了中国各大汽车品牌进入泰国市场的全过程,也感受到新能源汽车领域中泰合作的巨大机遇。透过两会解读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我可以更好地观察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浪潮,摸准中泰相关产业合作的‘脉’。”

    “今年,我会重点关注推动中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动向。”王剑云打算近期动身回国考察,“我正在跟国内一些部门和机构对接洽谈,计划进军中国养老服务产业。”

    巴基斯坦华文教育协会会长马斌表示,他十分关注中国两会上关于海外华文教育发展的议案提案。“随着全球‘中文热’持续升温,海外华文教育希望在教学方法、教师培训、教材编写和华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得到更大支持。”他说,2024年,在巴华侨华人组织更多中巴文化交流活动的同时,也将从中国引入更多医疗援助、社会服务和技术支持等,实实在在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尽一份力。

    “期待中国两会释放更多促投资、稳增长的新信号,吸引更多海外华商回国兴业。”蔡国伟说。(本报记者 贾平凡 高 乔 徐令缘)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3月05日   第 08 版)


    来源:海外网
    版权声明 凡标明奋斗在意大利编译的文章,均为奋大独家编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快速回复

    高级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陆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