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汇率:1欧元= 7.755232元人民币 繁体中文

  • 通讯:新疆棉农与外国专家的“隔空对话”

    海外网 发表于:2023-12-15 赞一个(0) 收藏     分享到朋友圈     0 1607

    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 深秋初冬,新疆棉花陆续迎来收获季节。

    在塔里木盆地东北部尉犁县一片广袤的棉田里,洁白柔软的棉花竞相绽放,采棉机在“白色的海洋”中轰鸣穿梭,一幅热闹的丰收景象。

    在这收获高峰期,棉农本应抢收棉花忙得不可开交,但阿不力克木·白克力却不慌不忙,看着一台俗称“下蛋鸡”的采棉机在棉花地里下“金蛋蛋”。

    34岁的阿不力克木今年承包了1000多亩地种棉花。4月间,他借助新技术新机械,短短几天内就完成了春播。“一两百亩地,以前要种一个月,现在一天就种完了。”

    秋收时,他只雇了一台六行采棉机,三天左右就完成了所有棉花采收。他告诉新华社记者,过去这1000多亩棉花需要六七十名采棉工用两个月时间才能采完。如今人力、时间和经济成本降幅之大,是前几代棉农难以想象的。

    采棉机以五六公里时速行进,将棉花通过采棉头收入集棉箱,自动打包成一个个重约2吨的棉包留在田里。阿不力克木笑着说:“这个流程就像下蛋一样。我们都把采棉机叫作‘下蛋鸡’,那些棉包就是‘金蛋蛋’。”

    半年前,阿不力克木的春播故事通过新华社得到了多位外国专家关注。近日,这些外国专家通过新华社视频节目看到了他的采棉场景,并通过新华社记者向阿不力克木提出了不少新问题,实现了“隔空对话”。

    “你预计今年的棉花收成怎么样?”巴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罗尼·林斯问道:“今后会采取哪些措施来提升棉花收成?”

    阿不力克木说,尽管今年他的棉田因受降温、大风等不利天气影响,产量较去年略低,但靠着农机农技,自己对明年的收成充满信心。

    另据尉犁县农业农村局干部孔占强介绍,当地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小块地变成大块地,更便于机械化操作。另外,当地还在冬闲时开展农机、种植等多种培训,帮助农民提高增收致富技能。

    肯尼亚国际问题学者卡文斯·阿德希尔尤其关心新疆棉花生产如何改变当地农民生活。阿不力克木说,自己种了四五年棉花后,买了房和车,拖拉机也有好几辆,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

    得知阿不力克木计划在今年冬闲时饲养牛羊并保养农机为来年种植做准备,韩国东亚研究所所长禹守根说,自己曾去过新疆两次,希望能再去一次,到阿不力克木的农田里跟他聊聊天。

    阿不力克木向禹守根等外国友人发出热情邀请,希望他们有机会都能来新疆看一看。“我准备用新疆最好的库尔勒香梨和自己养的羊羔做烤肉来招待海外友人。”

    阿不力克木是新疆万千棉农中的一名代表。如今,新疆已成为中国最大、世界最重要的棉花产区之一,棉花总产、单产、种植面积连续28年位居中国第一,棉花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高达94%。

    林斯表示,新疆棉花种植机械化程度的日益提升,让棉农对未来的收成非常有底气。禹守根则用“沧海桑田”来形容新疆令人瞩目的发展变化。

    阿德希尔说,新疆棉花生产的变革性发展令人鼓舞,特别是对农村地区发展具有示范作用。在非洲,超过72%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只有通过有针对性的农业发展,才能让农村地区居民与城市居民共同发展。

    阿不力克木等新疆棉农的故事还在继续。洁白蓬松的新疆棉,勤劳朴实的新疆棉农,将为中国、为世界带来更多温暖身心的正能量。(新华社记者王菲 邓玉山 王科文 参与记者:谢照、赵焱、李成、李卓群、陆睿)


    来源:海外网
    版权声明 凡标明奋斗在意大利编译的文章,均为奋大独家编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快速回复

    高级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陆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