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我觉得只是具备了态度而已,态度是态度,能力是能力,两码事是不能混淆的,毕竟企业不是学校,看中的是能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的能力。我之前没有任何正式销售的经验,只是有幸在这段时间有机会接触到您的正式指导和周宝林先生的非正式提醒,也算是主动争取到并实现了全职招聘广告里写的“销售团队有国外知名企业的销售总监担纲,可以给你广阔的发展空间”。
就我本身而言,自我感觉是个悲观主义者,凡事都做最坏的打算,但凡事都尽全力,不强求结局。结果不如我意,权当是赚个经验值,找找不足的地方再待改进,结果满意权当是赚了。所以我的生活借贷平衡后基本上还是赚一点点的,尽管有时候会耗费一些体力。对于这次西安杨森的经历,对方打过来电话之前我感觉我能做的都已经做了。主动权完全在对方手里,电话里说好的不代表会把我列到list里,很有可能会忘掉这个,更何况现在北京地区已经开始放offers了。我的想法是以那个原始的身份再做一次跟进(如果他们真的还要考察我,时间上也没多少了,九月就要正式入职了)。
今天看过media kit后心生疑虑,既然西安杨森是团购客户,但是打电话过来的招聘主管却说她还有她周围的同事说这篇文章很受欣赏,言下之意就是没看过嘛,如果看过应该会说“对不起,谢谢您的文章,我们是你们的团购客户,这篇文章我们之前已经了解过”。在这里我想问问您,您方便告诉我西安杨森的订阅量么?他们是从什么时候订到什么时候的?如果订阅量有限,可能是她们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这个就需要加大订阅量,按医药销售的观点,需要“上量”!如果订阅量还算可观,她和她周围同事不应该都对这篇重印量史上第七且关于专门招聘销售人员的文章闻所未闻,这说明他们没接触过这篇过刊,我可以尝试把大企业账号推广一下。我想这周三拜访,您意下如何,觉得合适与否?在这里恕我愚钝,您指的“进一步的考验”是什么?接受面试通知?
发表首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