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汇率:1欧元= 7.777564元人民币

  • 海外网评:中国新能源产业对全球是贡献,不是威胁

    海外网 发表于:2024-05-22 赞一个(0) 收藏     分享到朋友圈     0 3528

    2024年4月25日,人们在2024(第十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现场参观。(图/新华社)

    针对美国财长耶伦呼吁美欧应对中国“产能过剩”一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5月22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称,“美方炒作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完全背离客观事实和经济规律,本质上是保护主义。”中国新能源产业对全球是贡献,不是威胁,所谓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纯属伪命题。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优势是在开放竞争中打拼出来的。从20多年前开始,中国企业就在新能源领域持续进行研发投入和产业布局,通过激烈市场竞争,形成了自己的独有优势,包括技术创新优势、产供链优势、市场生态优势。以电池这个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部件为例,从液态锂电池到半固态锂电池,从充电一次续航1000公里的麒麟电池,到充电5分钟续航400公里的800伏高压碳化硅平台,电池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安全性能更高、续航里程更长、充电速度更快。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赛道,既有特斯拉这样的美国企业,也有上汽等转型发展的传统车企,还有蔚来等“造车新势力”,正是充分的竞争激发各类车企强投入、搞创新、压成本、优产品、拓市场,使技术加速迭代、车型推陈出新,形成产业新优势。正如日本汽车问题专家、瑞穗银行商务解决方案部主任研究员汤进所说,中国市场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在优胜劣汰中培育出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供应链,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能够以性价比取胜的主要原因。

    中国新能源产业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巨大贡献。作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和设备制造国,中国持续提供优质新能源产品,深化可再生能源领域国际合作,有力推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在距离孟加拉国首都达卡约120公里的迈门辛地区,坐落着该国第二大光伏电站。约17万块来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成电照亮千家万户。电站投入运营3年多来,累计发电约3亿千瓦时,每年帮助孟加拉国减少碳排放超过5万吨。

    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5.1亿千瓦,中国贡献超过一半;中国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2022年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减排二氧化碳约5.73亿吨,加上中国国内的减排量约22.6亿吨,合计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41%。中国优质的新能源产品丰富了全球供给,推动了绿色低碳进程,有助于实现巴黎协定目标。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表示,中国向其他国家提供相关服务和支持,显著提升了清洁能源技术的可及性,降低了全球使用绿色技术的成本。

    指责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实为虚假叙事。以所谓“产能过剩”为借口抹黑打压中国,实际是担心自己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反映的是相关国家的焦虑心态。炒作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是为其通过人为设置贸易壁垒限制中国出口寻找借口。真正过剩的不是中国的新能源产业,而是一些国家滥用的保护主义。实际上,保护主义不会让自己变得更好,只会破坏产供链稳定畅通,拖累全球经济绿色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泰国开泰银行高级副总裁蔡伟才认为,部分发达经济体不反思本国相关企业为何失去市场,反而指责中国输出“过剩产能”,甚至以此为由打压公平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实在令人感到可悲”。

    补贴补不出产业竞争力,保护也保不出真正强大的企业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符合世界经济实现绿色转型的需要,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相关国家应客观、理性、全面看待全球新能源市场的需求和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公正评价中国新能源产品在全球绿色转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而不是动辄抹黑、炒作所谓的“产能过剩”。(陈洋)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来源:海外
    版权声明 凡标明奋斗在意大利编译的文章,均为奋大独家编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快速回复

    高级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陆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