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汇率:1欧元= 7.862348元人民币

  • 有梦想有机遇有活力,这才是老外眼中真实的中国

    海外网 发表于:2024-05-16 赞一个(0) 收藏     分享到朋友圈     0 1287

    如何描述今日中国

    ——全球规模超大且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全球经济最大的增长引擎。

    对于在中国投资、兴业、生活工作的人来说,这一个个“最”意味着什么?从外国朋友的视角出发,他们在今日中国感知着怎样的经济脉动?我们跟一些来自国外、在华工作生活的新老朋友聊了聊。

    来华投资兴业,外国朋友首先看中的是中国市场的机遇与潜力。

    欧莱雅北亚总裁及中国首席执行官费博瑞告诉我们,2019年、2020年2021年,欧莱雅持续在中国市场实现两位数增长,2022年增速同样领跑行业和市场,“这得益于持续深耕中国市场以及对中国美妆行业韧性和潜力的深信不疑。”费博瑞说,目前欧莱雅在中国的规模处于领先地位,他们仍然认为这个市场潜力巨大。

    今年8月,欧莱雅旗下3CE品牌位于浙江嘉兴的新店开业,吸引消费者光顾。受访者供图

    多特瑞中国区总裁麦欧文也有相似的感受。在他的办公室里,挂着10张参加历届进博会的照片。回顾连续6届参展,麦欧文很感慨。他介绍2014年,多特瑞从大洋彼岸来到中国,初创期只有10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10多名员工。“那时,我们还是一家默默无名的外资企业,也根本不清楚进博会是一个怎样的平台,只是怀着‘试一试’的心态申请了最小的展台。”“没想到的是,展台前人头攒动,生意订单如雪片纷至沓来,这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

    中国市场大、机会多,且市场节奏之快、创新活力之强,让一些外国朋友直呼“震撼”。

    提到对中国市场的初印象,迪卡侬中国副总裁赛万舟这样说:“快,真快。”在常驻中国市场之前,赛万舟就多次来到中国深圳上海等地出差,对这里市场的节奏、变化、更新之快,感到震撼。他形容“就好像驾驶一艘船,中国市场巨大,水深、风力、如何掌舵大不一样。”现在,他从最初的“惊诧”变为适应中国市场的节奏。在他看来,中国消费者对运动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倒逼品牌加快上新速度。“我们在中国的成功,就标注着我们在全球的成功。”赛万舟说。

    迪卡侬中国门店覆盖滑雪、徒步、露营等多种运动场景。图为消费者在迪卡侬门店选购自行车产品。受访者供图

    诺瓦瑞斯中国研发总监丹尼尔·布鲁泽斯看到了中国汽车市场广阔的机遇与蓬勃的活力。在华18年,丹尼尔对中国创新环境的改善深有体会:“中国的创新氛围好,从国家到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创新。物联网、数字城市、网约车、云服务等,都是在这样的良好氛围下诞生的。”在他看来,就汽车领域而言,全球汽车的未来趋势在中国。“中国现在做什么,其他国家过几年也会做的。”丹尼尔说,这对外资企业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要与中国的创新中心加强合作。

    美国纽约州西部长大的大卫·闭同葆是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洋高管”,如今他在柳州定居已有17个年头。他回忆,刚到中国时,柳工还是一个只关注国内市场的装载机公司。如今,柳工已成长为拥有30多条产品线、产品销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性企业。与之相伴的,是中国制造业逐渐崛起壮大。“这些年,中国制造业为了满足海外客户需求,在改进设计、提升质量、完善售后网络等方面有很大变化,有力提升了中国品牌在全球的影响力。工程机械行业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大卫认为,越来越多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恰恰证明中国制造的水平;质优价廉的产品畅销,也正是促进行业良性发展的动力。

    更有不少来自国外的朋友在中国学到了知识、实现了梦想。

    23岁的钟云来自尼日利亚,是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与尼日利亚联邦政府以及长安大学联合培养的第二批非洲留学生。2019年11月,他跟80多名尼日利亚同乡一起来到陕西西安,开始了为期5年的学习。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他介绍自己“对中国有着特别的感情”,“我们国家的很多铁路、机场、公路,是中国建设者和我们一同建设的。在我小时候,经常能看见中土集团的CCECC标志,还有很多中国工程师。那时就在想,能去中国学习、看看就好了,我也要当一名工程师。”钟云说,现在,他在中国学习轨道交通专业,“因为中国轨道交通做得好,我们也需要”。明年,他打算在中国研究生,多学些知识、技能,再回到尼日利亚,发挥自己所学所长。

    “我在中国找到了自己的舞台。”来自尼泊尔的跨境电商带货主播比佐这样说。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比佐决定留在中国工作。此后,他接触了速卖通平台,进入跨境电商领域。在他的直播间里,运动娱乐、户外产品宠物用品、家居园艺等商品应有尽有。在比佐看来,得益于完善的产业链及便捷的物流方式,全世界的消费者都能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购买到心仪的商品,“中国电商在全球领先。我希望能继续扎根中国电商行业,把更多好东西推荐给全球消费者。”他说。

    正在工作中的比佐。受访者供图

    上海壳里西餐厅行政主厨兼主理人刘泽中是一名美籍华人。在从事餐饮行业之前,他曾做过金融、投资、软件开发,却始终没找到心仪的事业。2003年,刘泽中来到上海。后来,他在上海开出了一家意大利餐厅。没料到的是,这小小的餐厅上海一炮而红。随后,便有了壳里西餐厅。现在,他已经在上海深圳两地开了5家餐厅。10多年餐饮之路,刘泽中说自己“在中国实现了19岁时的梦想”,他也见证了中国人“消费水平和品鉴能力不断提升”。

     有梦想、有机遇、有活力,这就是中国市场的强大磁力。

    海妹就聊到这里,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内容,欢迎阅读12月12日、12月1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李婕 邱海峰 王俊岭 徐佩玉 廖睿灵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海叔聊经济工作


    来源:海外
    版权声明 凡标明奋斗在意大利编译的文章,均为奋大独家编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快速回复

    高级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陆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