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西藏厅,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西藏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现场,气氛渐趋热烈。发言中频频出现一个关键词——“定日地震”。距离地震发生两个月,灾后恢复重建进展如何?“昨天全市243所受...
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创造了今天的中国。“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也不像我们当年那么‘土’了……”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激起强烈共鸣...
3月5日,湖北代表团驻地,湖北省广水市十里街道观音村党支部书记熊永俊代表手攥一沓明信片,逢人便会递上一张。“我们村能赏花、摘果、看风车、充绿电,欢迎大家来体验低碳生活。”熊永俊指着印在明信片上的乡村风光...
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
当地时间3月3日,中国国家文物局在美国纽约曼哈顿检察官办公室接收其向中国返还的41件文物艺术品。图为部分返还文物艺术品图片来源:中国国家文物局图为部分返还文物艺术品图为部分返还文物艺术品图为部分返还文物艺...
开年以来,乡村全面振兴的话题就一直备受关注——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2月,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继续聚焦“三农”工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同样提到“深入推进乡...
有地方政府部门就营商环境建设征求意见,一位民营企业家提了两个关键词表达期盼:一个是“有感”,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让企业更有获得感;另一个是“无感”,尽可能减少重复调研、多头检查,让企业心无旁骛...
两会是观察中国的窗口,国际社会能从中了解中国经济动态,读懂中国经济的“稳”与“进”。中国两会期间,多位国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经济总量向上、结构向优、动能向新,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了更多确定性,创造...
中国的“稳”与“进”,是世界的“利”与“机”。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也是“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中国全国两会正在召开,“中国式现代化”再次成为国际舆论场的热词。国...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月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抓科技创新,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
海外网澳门3月5日电(记者富子梅)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岑浩辉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列席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开幕会,聆听国务院总理李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并寄语澳区全国人大代表认真履职,为国家和澳...
3月5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甫一公布,便吸引全球目光。“顺利达成GDP增长目标”,英国《卫报》这样报道。“中国堪称混乱世界中的稳定‘灯塔’”,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评价。通过全国两会这扇窗口,外媒纷纷看多中国经...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综合中新社驻外记者报道:正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全国两会受到海外各界人士关注,他们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始终致力于对话与和平,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出持续深化国际合作、推动经贸交流的...
国际在线专稿:随着2025年全国两会大幕开启,世界再一次进入“中国时间”。2024年的中国取得了哪些发展成就,2025年的中国又将向着怎样的目标迈出坚定的步伐?海外主流媒体纷纷将中国两会相关报道提上首页或建立专区...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包括新加坡驻华大使陈海泉在内的多国驻华大使受邀在开幕会上旁听李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从这份报告中,他们不仅看到中国过去一年的发...
“中国的大发展,对我们有很大帮助。”孟普恩·韩诗丽鹏(中文名:韩冰)是一名来自泰国的华裔博主,因其在众多综艺节目中的幽默形象被很多中国观众熟知,在微博上有190余万粉丝。在他眼中,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快”...
央视网消息:在3月5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吹风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沈丹阳表示,《报告》特别强调要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就是要求综合施策,把各方面的内需...
中国日报网3月5日电 近日,剑桥大学政治经济学家约斯坦·豪格(Jostein Hauge)与美国企业家王德中(Cyrus Janssen)在一场连线访谈中,深入探讨了中国如何成为增长最快的汽车生产国,以及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所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