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父母习惯于“明说”教育,也就是耳提面命,直接给孩子以明确的指点,让他懂得该怎样,不该怎样,从而规范孩子的行为。
明白说教虽然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但这种教育影响是直接的、外在的。只采用这一手段,会使孩子觉得父母总是管制自己,唠叨起来没完,进而逐渐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大大影响教育效果。
其实,父母除了明说外,还可以巧妙地运用暗示教育法。“暗示教育法”就是用动作、表情等间接、含蓄的方式使孩子不自觉地接受某种意见或做某事的教育方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不应用那些让人不愉快的“要求、命令、必须”等词汇,而应通过“启发、暗示、商量”等形式来进行。暗示是无声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灵活运用下面几种暗示。
(1)眼神暗示
眼神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比语言更能细腻清晰地表达感情。眼神暗示就是用眼睛把要说的话表达出来,孩子觉察以后会依据家长的意图去行事。例如,家里来了客人,家长看看孩子,再看看茶杯,孩子便能领会家长的用意,“主动”给客人倒茶。
(2)表情暗示
表情比眼神表现得更明确。人的表情能传达多种信息,比如肯定、可以、不能、不该等,使暗示对象做出反应。孩子做了好事,你对他赞许地点点头;孩子经过努力,解开了一道题,你对他会心地笑一笑,这些都是很好的激励。例如,家里来了客人,孩子高兴得忘乎所以,发起了“人来疯”,他一会儿大笑,一会儿尖叫,对爸爸的眼神视而不见,于是,爸爸猛地皱起了眉头,这下,孩子总算看到了,声音也降低了不少。这是爸爸的表情暗示发挥了效力。
(3)动作暗示
动作暗尔就是用体态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表露出来,从而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比如,父母辅导孩子做作业时,发现孩子坐姿不正,可以面对孩子做几个挺胸的动作,孩子接收到这种暗示后就会调整坐姿。再如,晚上9点多了,孩子还坐在电视机前,妈妈可以一言不发,站起来把孩子床上的被子铺开,这是在以无声的语言提醒孩子,该睡觉了。
(4)情境暗示
这一情景暗示的方法很值得家长借鉴。不同的情境能使人产生不同的心境,情境对孩子具有微妙的暗示作用。父毋要善于营造优美的家庭环境,使孩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习惯在优美的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塑造起来。学习桌多少钱
(5)人物暗示
即家长利用自身的示范作用或权威人士的榜样作用来间接地影响教育孩子。例如,教导孩子不以强凌弱,与同伴友好相处,父母首先要保证不打骂孩子。
(6)活动暗示
(7)认知暗示
即通过一定渠道,让孩子自我反省、自我评价、自我认识。
总之,暗示法能够起到尊重孩子、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施以有效影响的作用。为了使暗示教育法收到更好的效果.家长可以巧妙地将上述几种暗承方式进行综合搭配运用。
发表首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