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意大利已经8个月了,小小的Cosenza看不出任何意大利古典文化的特色,这里的年轻人整天只知道开派对,几对大音箱吵得人头痛欲裂......
#160; 这一次的罗马假日乃是本人一手策划的,前后准备了近一个月。上网查找景点资料、打印地图、研究路线、熟记旅游用语,还真算是浩大的工程呀!
#160; 终于等到了临行的前几天,头却不知道为何疼起来,整整一星期。带来的止疼药全都吃完了,不过不论如何,这次的行程是不能取消的!所以,在吃完带来的最后一片止痛药之后,我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北上的列车,去追寻文化与艺术交相辉映的那个璀璨的焦点。
#160;
Cosenza没有去罗马的直通班次,必须先坐火车去Paola转车。深夜1:11分去罗马的火车,晚上10:00就来到Paola的车站。天气已经有些微热了,但Paola的海风吹在身上依然能感到阵阵寒意。时间尚早,不如去海边小坐片刻。
#160;
还是第一次在晚上去海边。这里并不是开发很完善的海滨浴场,入夜了的海岸便一片漆黑,唯有远处昏黄的路灯尚能模糊地照出前行的路线......
之前来过阳光灿烂时的Paola,海水蔚蓝,清澈见底,仿佛一条通往天堂的大道。但在夜里看海,绝对又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感受。走在海边的礁滩上,脚底是沙石摩擦的声响,一旁却只是墨色......轰鸣的海浪仿佛要卷走一切,原本的浅滩却因夜色的掩幕而显得深不见底,走在浪边一阵毛骨悚然,沉睡的地中海让我恐惧。
#160; 天空中似乎没有一丝云彩,所以满目星光。侧身躺在礁石滩上,头顶偏北方,北斗七星突出得那么的明显。很久没有这么仔细地凝望过星空了。小时候的我总喜欢抬头仰望夜晚的星空,感觉自己仿佛漂浮在了宇宙当中一般轻松自在,看到偶尔滑过的流星总会迅速地许下一个心愿......似乎已经十年没见过流星了吧。满心地期待在今晚能够重温儿时最浪漫的梦,然而命运却不愿给我这个机会,或许他是想让我不再想起过去许下的一些永远实现不了的愿望吧......
#160; 凝望许久也不见的流星让我有些失落,远处一盏微弱的灯或许属于一只归航的渔船吧,它是否正看着一旁灯塔发出的光芒呢?突然感到一阵小小的温馨的归属感.....
#160; 时间消磨得很快,登上火车后唯有沉沉的酣睡......
迎着金色的朝阳走出车站,罗马的风貌便一览无遗。绝不同于Cosenza的乡村风貌,也并不是如北京一样的大气磅礴直来直去,我的第一感觉与我想象的一样。这里就是处处透露出古典文化的气息,是文艺复兴造就了这片艺术的乐土!欧式风格就是在这里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住宅用的房屋,商店,还是在罗马随处可见的喷泉,没有一处是不存在艺术设计的。
旅行的开始不是很顺利。先做的工作就是去找网上订好的旅馆。拿着打印的旅馆路线图东转西转却怎么也找不到地图上那条路,还好问过两个路人后顺利地找到了路,回头再看地图竟然是错的!鄙视一下Google……来到了网上标示的门牌35号,发现竟然连招牌都没有!那是一栋居民楼,只有门口的通话装置上写着“Hostel Beautiful”,通话之后来到了二楼的旅馆前台,这时我的心都凉了,这个前台貌似还没有我家附近的休闲中心的大呢……而且极其简单。
那个坐在里面的Staff像是印度尼西亚人,接过预订材料后吞吞吐吐地说着不搭边的话,我就知道有问题。绕了一大圈之后才问我们能不能中午来,因为房间还没空出来。我开始疑惑这家旅馆在网上的好评率是怎么高上去的。这时我很生气,责怪了那人几句,但又没办法。因为今天的行程是去梵蒂冈,中午不可能回来,就告诉他晚上一定要拿到房间。他说我们可以先把行李放在休息室里,但我看到这样的情况是不是黑店还不知道,怎敢放行李?!还好只有一个登山包,算了还是背着走吧。
回到中央火车站先买了20欧的Roma Pass,这是能抵去任意两个景点的门票,还能3天内不限次使用公车和地铁的好东东,内有详细的罗马地图(我打印的那张算是废了)。出了火车站就上了NO.64公车去梵蒂冈。这里又出了糗。公车指示牌上显示这趟车的终点是S.Pietro广场,做到倒数第三站时,看到大家一窝蜂的下车了我还以为到了,就一起下了车,这时我犯了个主观错误,下车我看到公车牌上是倒数第三站主观以为早下车了,就想沿着公车方向继续走。走着走着发现人越来越少了才发现不对,就又走回了下车的地方,等下一班车来了又跳上了车,这时车上的人又下来一大批,我也没在意。坐在车上又感觉不大对,好像刚才听到下车的人喊着“S.Pietro,S.Pietro”的?!我这才恍然大悟市公车牌不对,第一次下车的地方是对的!无奈地走着回了站台,朝相反的方向走,这才到了梵蒂冈最著名的S.Pietro广场……
Vaticano梵蒂冈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也是天主教徒心中圣地!
梵蒂冈的城徽是交叉的钥匙,象征开启天国的钥匙,中间是教皇的三重冠。
Piazza di San Pietro圣彼得广场。
Bernini1667年设计然后花了11年时间建成了这座“世界上最对称最壮丽的广场”。台阶上有圣彼得和圣保罗巨型雕像。柱廊共有284根火山岩石圆柱和88根方柱。分排四列,形成三条走廊。朝向广场的每根石柱顶端平台上,各有一尊3.2米高的大理石雕像,他们都是罗马天主教会历史上的殉道者,巴洛克风格、140具。
Bernini为了要广场与教堂主体接合,在两边加建了两翼,
左边名叫Charlemagne,右边是Constantine,各有120m长。
广中央方尖石碑碑尖上是钉死耶稣的十字架造型,传说圣彼得在这里被挂在倒十字架上。
左右两边的喷泉,右边是玛德尔诺17世纪时修的,左侧的是贝尔尼尼设计后来修的复制品。
方尖碑和喷泉之间有一些镶入地面的圆石板,站在这块石板上看柱廊,
前后四排圆柱变成了一排,超级厉害。这是贝尔尼尼匠心设计的透视效果。
广场以柱廊环绕, 形成椭圆型, 象征圣彼得教堂的“教堂之母”地位.
偶像Bernini说,柱廊犹如一双手臂, 慈母般地拥抱天主教徒,
予其坚定信仰, 拥抱异教徒, 将其纳入教会之中, 拥抱非信徒, 使其受到真正信仰之启迪。
之后便来到Basilica di San Pietro圣彼得大教堂拉。
貌似是世界第二大教堂,世界第一大教堂于1989年建在科特迪瓦新首都。
圣彼得对上帝坚信不移,于是耶稣就称其“盘石彼得”,
这座教堂就是建立在这位拥有坚定信念的教徒肩头。
就是在这个地方,彼得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早期的基督徒在他的坟墓上建了座小小的神龛。
随着基督教的发展壮大,这座神龛越来越大,最终形成这座宏伟的教堂。
整个基督教信仰确实是在圣彼得身上逐渐形成的。那块盘石就在这里。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这座教堂是基督徒最重要的教堂,他们的信念凝聚在此。
教堂两侧各有一座钟,右边是格林威治标准时间,左边是罗马时间。
正门有5扇门,从左边起,分别是Door of Death(死门) 、
Door of Good and Evil(善恶门)、Filarete Door、
Door of the Sacraments(圣事门)和Holy Door (Porta Santa)(圣门)。
圣门每隔25年开启一次,教徒们就可从右边圣门进入大殿,
不过这需25年才有一次。按规定,每25年的圣诞之夜,
圣门打开后由教皇领头走入圣堂,意为走入天堂。
最近一次开启在千禧年(2000年),由教皇主持开启仪式。
这里门口的一道风景线就是瑞士侍卫兵拉。
他们的制服是根据文艺复兴时期制作的,貌似是米开朗基罗设计的。
蓝、红、黄的束腰外衣,还有同色系的条纹袜子。看着其实有点搞笑。
他们好像是从15世纪开始他们就忠心的侍奉教廷。
在1527年德国和西班牙军队进入圣彼得大教堂的时候,
瑞士侍卫兵拼死搏斗,189人仅有42人生还。
因此后来教皇复辟后决定教廷永远雇佣瑞士侍卫兵作为保护者。
现在的瑞士侍卫兵共有100人,他们必须是罗马天主教徒,
要求是19-30岁的瑞士男性公民,身高在5英尺8英寸以上。
所以个个都很帅啊,选拔过了。
先到了到了教堂内部,不用说当然是很厉害的一个教堂拉,貌似能容纳5万人。
屋顶和四壁都饰有以《圣经》为题材的绘画。
门口第一尊圣坛像就是大名鼎鼎的圣母玛利亚悲痛地抱着耶稣遗体的Pieta《圣殇》像,
这可是米先生24 岁时雕塑作品,真是天才啊!
貌似之前有个神经拿东西去砸它,所以现在用玻璃罩保护起来了。
主殿中央的教皇圣坛和顶蓬超级金碧辉煌,
这座顶蓬Baldicchino青铜华盖又是我偶像Bernini的作品。
还是他为教堂所做的第一件作品,用了9年时间才完工。
它由4根螺旋形铜柱支持撑,足有5层楼房高那么高。
华盖前面的半圆形栏杆上永远点燃着99盏长明灯。
在圣坛下方是Confessio,亦是处于教堂圆顶的正下方,这处安放了St Peter的陵墓。
而教堂的尽头是圣彼得宝座,依然是Bernini设计的一件镀金的青铜宝座。
宝座上方是于光芒四射的荣耀龛及象牙饰物的木椅,椅背上有两个小天使,
手持开启天国的钥匙和教皇三重冠。传说这把木椅是圣彼得的真正御座。
橙色玻璃大窗上有一只圣灵信鸽,翼展达1.5米之长。
出了教堂就看到门口排着两列长长的队伍,就先从左边那条人少的先排吧,也不知道到哪里的。排到尽头看到,是教皇的墓穴。N多的石棺,上面刻着对应教皇的样子。
前几年去世的保罗二世的陵墓算是最有人气的。
有新鲜的花圈,还有教徒写给他的信的纸条。
其中最神圣的是圣彼得的陵墓, 看过《天使与魔鬼》的我知道其实它不在这里,圣陵应该是在更底下的地方。
所以我对圣彼得大教堂地下墓室的底下的古罗马墓园 Necropolis其实更有兴趣。
它有「死亡城市」的称号(City of Dead),这个景点非常受游客欢迎,
但参观人数及年龄则有限制,每天只让150人参观,预约需半年时间,只能跟随导游团。
没办法,只能靠想像了。
看完教皇陵墓,才知道另一条队伍是上圣彼德大教堂圆顶的。
天哪!我背着所有的行李得爬N阶楼梯,不上去又太可惜了,算了,硬着头皮上吧!
教堂圆顶 The Dome 是由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参观圆顶电梯要7欧爬楼梯是5欧。
电梯只能到达顶层平台,然后还要自己爬323级楼梯上圆顶。
就当锻炼身体了,550阶爬上去好了,谁让上帝这么给面子治好了我的头痛呢。
爬了200多阶后到了顶层平台,可以看到圆顶内部的mosaic马赛克壁画,
圆形通道有铁栅围着,可从这儿下望教堂内部。
接下来的楼梯越来越窄,貌似只有1米多宽。楼梯上的人一个接一个,明显感受到脚下的石阶落脚的地方已经被踩出两个浅坑了,足见游人之多。在小小的Cosenza很久都没见过人山人海的场面了,一到星期天,大街上只剩空空荡荡……
上到圆顶真是风光无限好啊,毕竟这是罗马最高的地方,一览整个广场和罗马城。
出了教堂就去梵蒂冈邮局买了明信片和邮票,写完直接投进邮筒寄走了,各位等着收吧!
这个小小的邮局可能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邮局吧,邮戳很漂亮,听说祝福也是最灵验的啊~~~
发表首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