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汇率:1欧元= 7.755232元人民币 繁体中文

  • LGBT 知识普及贴

    zhao771990 发表于:2012-10-26 赞一个(0) 收藏     分享到朋友圈     7 12447

    zhao771990 加关注发私信

    发帖 126奋豆 157粉丝 4楼主

    发表于:2012-10-26IP属地: 意大利 Siena

    LGBT 基本词汇

    同性恋(Homosexual)

    指对同性产生爱情及性  欲的性 倾向。

    早期在医学用语里,这个词带有病理性的含义,2001 年,中国精神病学会正式将【同性恋】从第三版《中国精神病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去除。

    同志

    同性恋的代称,泛指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人群。

    起源于1989 年林奕华筹划的首届香港同志电影节,这个词在中国大陆及中文地区已被广泛使用和接受。

    直人(Straight)

    异性恋者的代称。这个词因相对“异性恋”来说没有特别突出性倾向的分化而在中文地区经常被使用。

    直同志

    【Straight】与【同志】的组合,指认同性恋、对同性恋者友善的异性恋者。

    酷儿(Queer)

    指性别身份、性倾向以及性 爱方式不同于传统规范和主流价值的人。英文原指“古怪、反常的”,但上世纪80 年代以来被同志社群广泛使用,以反抗主流社会的歧视。

    恐同症(Homophobia)

    同性恋恐惧症的简称。指厌恶同性恋、对同性恋者持有观念上的偏见并有行为上的排斥。

    安全性行为

    指可以保持人们身心健康的性  行为方式。狭义指减低性 病、艾滋感染风险的性行为,广义包括进行性行为时的心理状况和环境。

    出柜(Come Out)

    指同性恋者向他人表明其性倾向。由于社会压力,同性恋者常常隐瞒自己的性倾向,如同藏身于衣柜中。当他们向外界表明其性取向身份时,即被称为“走出衣柜”(come out of the closet)简称【出柜】。

    不分

    字面意思为“不被分类的”或“难以分类的”。近年来在女同性恋文化中出现的词,指装扮、行为、气质没有特别界定,或可因伴侣特质而改变的女同性恋者。

    目前也被男同性恋者沿用。

    形式婚姻

    指因受到来自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压力,由男同性恋者与女同性恋者组成的没有实质婚姻内容的,看似为异性恋结合的“婚姻”。

    同性婚姻

    指性别相同的两人之间由法律或社会承认并保护的婚姻关系。

    同妻/ 同夫

    【同妻】指男同性恋者的异性恋妻子。

    【同夫】指女同性恋者的异性恋丈夫。

    流氓罪/ 鸡奸罪

    特指有选择性地迫害同志的法律。1997 年中国新刑法中删除了惩处某些同性性行为的“流氓罪”与“鸡奸罪”,从而实现了同性性行为非刑事化。

    这两个词绝对不应用于形容同志关系、性  行为或性  倾向。

    多元性别相关词汇

    L—lesbian(女同性恋者常用词汇)

    拉拉(Lesbian)

    中国大陆对女同性恋者的常用称呼,从台湾的“拉子”影响而来。

    蕾丝边(Les)

    来自英文单词“lesbian”的直译,中国大陆常见用法,也可被简称为【蕾丝(les)】。

    T/P

    根据外在性别特质而对女同性恋者的称呼。

    【T】为Tomboy 的简称,指装扮、行为、气质较阳刚,或在性生活中处于主动地位的女同性恋者。

    【P】来自台湾的“婆”,泛指装扮、行为、气质较阴柔者。

    G—gay(男同性恋者常用词汇)

    男同志(Gay)

    指男同性恋者。【Gay】有时也泛指男女同性恋者。

    1/0

    形容男同性恋者性  行为的词。

    【1】指的是性  行为中的插入的一方;【0】指的是被插入的那一方。

    熊/ 猴

    【熊】指男同性恋者中体态较魁梧饱满者;【猴】则为纤瘦骨感的人。

    B—Bisexual ( 双性恋常用词汇)

    双性恋(Bisexual)

    指爱慕、情  欲对象可以是同性也可以是异性,并产生情欲流动的人。

    双(Bi)

    为【双性恋/Bisexual】的简称。

    T—Transgender ( 跨性别常用词汇)

    跨性别(Transgender)

    泛指性别认同或性别表达不同于其生理性别的常规期望的人,包括有变性欲望者(Transsexual,不论有没有接受变性手术);变装者(Cross-dresser,偶尔或经常穿着异性服装,但没有变   性  欲望,也不一定有同性  倾向)。

    变性(Transsexual)

    指性别认同与生理性别不一样的人,通常希望以荷尔蒙或手术来改变性别状态。

    FTM/F2M(Female-to-Male)

    指跨性别人士中的女跨男。

    MTF/M2F(Male-to-Female)

    指跨性别人士中的男跨女。

    变装者(Cross-dresser)

    指偶尔或经常穿着与自己生理 性别相反,但没有变性  欲望,也不一定有同性 倾向的人。

    在报道此类相同描述的人群时,应使用【变装者】而不是“异装/ 变装癖”这类带有歧视性的词汇。

    性别

    指对一个人是男性还是女性的区分。婴儿出生时根据身体特征(包括染色体、荷尔蒙、内生殖器官和外生殖器官)而被指定为一个性别。

    性别认同 (Gender Identity)

    指在生理以及心理上对自己的性别的的判断和感觉。对于跨性别者来说,他们出生时接受的生理性别跟他们本身内在的性别认同往往不一致。

    性别角色

    通常指社会对不同性别赋予的行为要求和责任。

    这种对性别的要求和预期在各个社会文化中都是不同的,但也会有一些广义的共通性,例如,参加战争通常被视为是对男性而言更合适的;而抚养子女通常是女性的任务。

    性 倾向 (Sexual Orientation)

    指一个人在情感与性 欲上对同性或异性有某种形态的持久吸引。

    通常性倾向包括同性恋、双性恋及 异性恋倾向。此外,亦有无性恋倾向的概念。

    同志运动、事件相关词汇

    世界艾滋病日

    【世界艾滋病日】是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由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 年1月提出,定为每年的12 月1 日。

    这一天也是同性恋社区组织开展防艾宣传及消除感染者歧视的重要活动时间。

    彩虹旗

    由红、橙、黄、绿、蓝、紫六种颜色组成的多彩旗帜,分别代表“生命”、“康复”、“太阳”、“自然”、“和谐”、“精神”。是一个全球LGBT 社区公认的标志,

    代表LGBT 人群的多元。

    粉红三角形

    倒转的【粉红三角形】是纳粹在二战时期用于鉴别男同性恋者的标志。现在这个标志在同性恋自豪日和同性恋权利运动中被收回使用,它也是彩虹旗以外最流行的标志之一。

    同性恋自豪日

    每年6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为【同性恋自豪日】。它主要有三个意义:人们应当为性向的自我认同感到骄傲;性倾向的多元呈现是一份厚礼;它是天生不能任意改变的。

    【同性恋自豪日】同性恋权利运动的重要一部分,这一天在全世界都会有骄傲游行活动。

    双性恋自豪日

    起始于1999 年,定为每年的9 月23 日。这一天被用来宣传人们能够重视及正确认识双性恋,并让大众了解双性恋者的历史与文化。

    跨性别纪念日(Transgender Day of Remembrance)

    每年的11 月20 日为【跨性别纪念日】(Transgender Day of Remembrance,简称TDOR)。

    这是一个为了向1998 年11 月28 日被谋杀的跨性别者Rita Hester 致敬而发起的,用来缅怀跨性别恐惧受害者和仇恨犯罪罹难者的日子。

    骄傲月游行

    指为了纪念同性恋自豪日、同性恋解放斗争、争取同性恋权益所举行的游行庆典。

    石墙事件(Stonewall Riots)

    指1969 年6 月28 日凌晨发生于纽约市西区格林尼治村中的石墙酒吧因警方临检而爆发的自发性暴力示威冲突。

    石墙事件被认为是美国史上同性恋者首次反抗政府主导的迫害性别弱势群体的实例,也是标志着全球同性恋权益运动发起的关键事件。

    需要避免的歧视性用语

    您也许经常会听到有人会用【玻璃】、【变态】等带有歧视性含义的字眼来形容同志群体。下面例举了一些必须要注意的恐同词汇和一些歧视性的称谓。

    【玻璃】、【飘飘】、【人妖】、【不男不女】、【基佬】、【娘娘腔】等其他称谓这些词都带有较强的性别偏见与人身攻击的侮辱性意义,都是不应该被使用。

    【变态】、【性别错乱】、【有病】、【异常】、【不正常】、【搞基】等其他描述早在2001 年第三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同性恋”就已经从精神疾病名单中剔除。中国同性恋是非病理化的,也不是某种心理或生理上得障碍。

    但时至今日,【变态】、【有病】、【不正常】等语言还常用来贬低同志的人格尊严,或者在暗指他们有精神类疾病可对社会造成威胁。应该避免在报道同志社区事件时使用这类言论。

    把同志、同性恋跟恋童癖、重婚、一夫多妻、通 奸、乱 伦、卖 淫等字眼联系起来一个人的性倾向跟上述这些字眼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同样一件负面报道,例如重婚,报道者可能就不会特别提及异性恋的身份,如果此时特别注明同性恋,就是暗示同志对社会、家庭以及儿童构成威胁。

    这样的做法是有污蔑性的,建议尽量避免使用这样的语言和暗喻。

    国际媒体报道LGBT 修辞指南

    美联社、《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修辞指南

    在美国,例如【Homosexual(同性恋)】这一源于医学用语且带有贬义,如被有意使用就有暗指同志是疾病的一种,或在心里及感情上有障碍,所以像美联社、《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都限制这个词的使用。美联社和《纽约时报》的编辑更加明令禁止使用【性取向(Sexual Preference)】和【同性恋生活模式(GayLifestyle)】等不正确用语。

    下列是三家媒体各自的修辞指南中关于LGBT 报道时的编辑指引:

    美联社 Associated Press(2006)

    【Gay(同志)】

    用于形容被同性吸引的男士或女士,虽然对于女同志来说,【Lesbian】一词更加适合。

    除非是医学报道,否则更应该使用【Gay】而不【Homosexual】一词。

    除非跟新闻故事有直接关系的,否则个人的性倾向不应该在报道中被特别注明。

    避免使用【性取向】或同性恋等字眼。

    【Sex Changes (变性)】

    如果一个人的外表特征或装扮跟他/ 她的生理性别相反或不吻合。应该征求被访者意见,使用他/ 她所偏爱的代名词。如果该代名词没有明确表达,那么就使用与此人生活中所表现的性别相符的代名词。

    《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 (2005)

    【Admitted Homosexual(自认同性恋者)】

    避免使用这个词,因为它带有羞辱和罪恶的暗示。

    【Bisexual(双性恋)】

    不要用简化了的俗语【Bi】

    【Homosexuality(同性恋)】

    避免使用这个词,因为它的医学含义带有贬义。

    【Gay(同志)】

    在报道社会或文化认同和政治与法律事件的时候,【Gay】比【Homosexual】一词更适合,例如:Gay Literature. 在报道特定的性行为和心理或临床倾向的时候才使用【Homosexual】。

    【Gay】可以更广义的指同性恋男性或女性。在特别需要指出女性的时候,【lesbian( 女同志)】会更加适合。

    【Gay Rights(同性恋权益)】

    因为这词会被误解成其他人不能拥有的【特殊权益】,这个词可能会引起更多的反对,所以【平等权利】这个词更加适合。

    【lesbian( 女同性恋者)】

    除非是用在团体名称中,单词首字母一般是小写。

    【Sexual Orientation(性倾向)】

    绝对不要使用【性偏好/ 性取向】来指代性倾向,因为这一词有暗示表明【Sexuality 性向】是一种选择。只有在与所报道的故事有直接关系,而且对报道者来说很明确的时候才报道一个人的性倾向。

    【Sexual Preference( 性取向)】

    应该使用【性倾向】一词。

    《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2006)

    【Gay 同志】

    除非跟所报道的事件有直接关系,一个人的性倾向不应该被提及。如果一定需要提及一个人的性倾向,在英文中【Gay】可以作为一个形容词来使用。女同志可以说是【Lesbian】。不应该说【Gay and Lesbian】,因为【Gay】一词已经包括女同志。

    应该说【同性恋者权益活跃人士】而不是【同性恋活跃人士】。不是每一个支持同志权益的人都是同性恋人士。仅报道一个人是同志的时候,应该注意如果此人不想公开他/ 她的性倾向,此报道会因此侵犯到个人的隐私。

    不要使用【供认、承认(avowed/admitted)】这个词。

    在报道是应避免一些标签式的联系。例如报道一件谋杀案,不需要说同性恋谋杀案。可以问问你自己是否需要用异性恋来标签一件谋杀案类型。比如,有一篇报道说到一个男人“告发”他的前妻“是女同性恋者”。在这种情况下,简单地说他的前妻跟另外一个女性有关系就已经足够。

    【Gay】比【Homosexual】一词更恰当。后者在英语中只限在医学临床和生物等文章中使用。

    中国古代同性恋名词解释

    这些词都是源于中国古典文献中所记载的同志故事,很久以来,当【同性恋】这一概念在中国社会中还没有出现之时,这些词汇就已经被用以形容同性之间的亲密关系。

    龙阳

    古称男色为“龙阳”,“龙阳之癖”、“龙阳之好”也成为同性恋的代名词。

    这起源于战国时期魏王的男宠——龙阳君。龙阳君泣鱼固宠的的故事见《战国策•魏策》。

    断袖

    汉哀帝为董贤断袖的故事见《汉书• 董贤传》自此“断袖”、“断袖之癖”、“断袖之宠”等因其而出。另外“分桃”与“断袖”可并指同性恋。

    南朝沈悦在其《忏悔文》中曾自述:“爱始成童,有心嗜欲。分桃断袖,亦足称多。此实生死牢阱,未易洗拨。”

    磨镜

    在中国古代,女同性恋之间的性行为被称为“磨镜”,即双方相互厮磨或抚摩对方身体得到一定的性满足,由于双方有同样的身体结构,仿佛在中间放置了一面镜子而在厮磨,故称“磨镜”。

    对食

    【对食】最早见于史料是汉朝。原意是搭伙共食,最初可能并无共寝之意,后来逐渐发展出了性的意味,其解释有两种:第一指古代宫中女子间的同性恋;第二也指宫女和太监结成挂名夫妻。

    锡耶纳学生~ 课余时间当境外~~ 需要的同学们请联系~售后有保证哦亲~

    7条评论

    高级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写新帖

    本周热门

    24小时新帖

    本版热图

    大家也喜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