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汇率:1欧元= 7.760575元人民币 繁体中文

  • “内地通”遇上“香港通” 文化交融渐入佳境

    奋大编辑部 发表于:2017-07-07 赞一个(0) 收藏     分享到朋友圈     0 2702

    【编者按】香江潮涌,紫荆花开,香港特别行政区迎来自己20岁的生日。20年来,“一国两制”的香江故事一直在精彩上演,这颗“东方之珠”也更加璀璨夺目。海外网通过记录香港创业者、港媒工作者、香港学生等普通人物的经历,去铭记香港回归20年以来的岁月故事。

    香港回归20周年前夕,教育部港澳台办主任刘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回归以来,内地与香港教育交流与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局面。两地教育事业的交流、合作与发展是“一国两制”优越性的生动体现,为香港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培养爱国爱港人才、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在两地教育事业交流、合作的大背景下,有这么一群人,他们选择了自身所不熟悉的环境,主动去接受另一种文化的教育。正式这样的过程让他们体会到文化的冲击与交融,经历了别样的成长。

    对于大学即将毕业,马上步入社会的香港学生林玲玲来说,她的成长之路与其他的香港学生不太一样。作为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她在本科阶段她从香港来到内地读书,就读于深圳大学。林玲玲比身边生活的香港同学要更了解内地,她告诉海外网记者,其实许多香港的朋友对于内地并不了解,也从来没有来过内地。仅仅因为大家口耳相传,造成了身边一部分朋友对内地产生了一些误解。而现在,她作为“内地通”,正在不断积极地向自己的香港朋友澄清这些“刻板印象”,希望能够在自己的社交范围内,杜绝这种误传。

    “克服文化差异,最好的办法就是加深两地文化的交流。”现在正在北京大学进行交流的香港大学硕士研究生王夷对此体会颇深。作为香港大学的研究生,她多次参加内地高校与香港高校的学术交流活动,期间接触了许多香港本地同学,她发现很多香港青年对内地非常感兴趣。

    在这些敢想敢做的年轻学生当中,王凯可以称得上是“领头羊”。他现在在香港城市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并且担任香港社会大学研究生会的主席。在任职期间,他还创立了香港青年创新创业协会和香港城市大学创新创业协会。谈到成立协会的目的,王凯告诉海外网记者:“现在的年轻人,为了自身的发展和出路,去走一条创业的道路,是有机会成就一番大事业的。 ”

    2016年11月才刚刚成立的香港城市大学创新创业协会,是一个立足学生的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对于协会,王凯未来的设想是作为两岸人才互相交流的平台,为双方提供桥梁和机会。现在很多年轻的香港朋友会想要来内地发展或者创业,身在香港城市大学的王凯,就可以给这些同学提供便利。王凯和组织内的负责同学一起组织学生考察团,走访内地的城市,对内地的企业进行考察,或来到科技园区进行调研和学习。

    不仅如此,王凯选择自己的家乡武汉作为两地人才交流的根据地。他坦言,虽然武汉没有香港所具备的国际化视野,但是作为中原城市,武汉所具备的地理优势和对内地的了解,一定是可以帮助香港同学更加深入地了解内地。

    身为香港城市大学研究生会的主席,王凯可以更全面地观察两地的同学。他所欣赏的是,是那些勇于走出桎梏,主动打破刻板印象,尝试去接触未知世界的同学。他讲到,自己身边有不少香港本地同学,虽然从未到大陆生活过,但是遇到内地来港读书的同学,都持着主动接触的态度和他们交流。并且在毕业后,希望能够来到内地工作。他们并非是一腔热血,只凭自身想法做事。而是带着对祖国内地的向往和憧憬,结合自身未来的发展,毅然地放弃了自己熟悉的环境,渴望创出一篇新的天地。

    调查发现,超过九成的香港大学生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乐观;约八成香港大学生愿意到内地工作,其中接近一半的人愿在内地工作超过3年或以上。

    “对于年轻人来说,同辈的引领作用是非常显著的。”王凯告诉海外网记者。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加强两地青年进行思想文化的碰撞,从而使之更好地融合起来。而他自己,也作为同辈的楷模,引领着两地的青年学生,去更好地熟悉彼此。让更多的年轻力量聚集起来,为祖国的长期的繁荣稳定而做出贡献。(朱剑宇)

    版权声明 凡标明奋斗在意大利编译的文章,均为奋大独家编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快速回复

    高级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陆注册